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3篇
各国政治   140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30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3篇
法律   330篇
中国共产党   2371篇
中国政治   2212篇
政治理论   976篇
综合类   122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696篇
  2012年   713篇
  2011年   633篇
  2010年   529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51.
民族本质上是文化的认同,文化上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和关键。本文着眼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引发文化多元化对中华民族凝聚力产生的不良影响,分析了社会主义文化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系,进而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52.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过程中构建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体系,成为理论武装青年、思想引领青年的最权威政治文本。政治文本的青年阅读并不必然导致政治认同。实现政治文本阅读向青年政治认同转化,关键在于将政治文本阅读嵌入青年的需求结构中,而政治文本自身的特性同青年需求之间存在着隐形的张力和鸿沟,这就要求共青团首先要以青年需求结构为中心,深度开发政治文本的功能形态;在此基础上构建政治文本青年阅读的响应机制、政治文本的青年化生产机制、政治文本的话语转译机制等制度形态,强化制度规范性要素在青年政治文本阅读实践中的支撑性作用。在开发政治文本的需求功能与构建政治文本阅读的引导机制的双重力量作用下,青年政治文本阅读被有机嵌入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观念的再生产系统中,进而增进和强化青年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53.
为调查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通过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公安院校3280名大学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警察职业认同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6.49±5.72)分,职业认同总分为(11.55±1.6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总分、职业认同总分在...  相似文献   
254.
20世纪80年代后,学界的“记忆”研究逐渐兴起。法国当代史学名家皮耶?诺哈主编的多卷本《记忆之场》引领了这一潮流,将之聚焦于富有象征意味的“记忆之场”上。诺哈区分了“记忆”与“历史”,指出了“记忆”的“场所”具有的物质性、功能性与象征性,并以庞大的篇幅建构了法国国族自我认知的社会史。其中,孔帕尼翁的《普鲁斯特之<追忆似水年华>》将普鲁斯特及其作品视为一种“记忆之场”,探讨了“泛普鲁斯特学”、成为“法国伟大作家”的普鲁斯特及其成功的社会基础,将“普鲁斯特”这类“建构之象征物”纳入到“法国之所以成为法国”的研究中,表明其保证了一种集体性的、文化与身份认同的再生产;该文也代表了作品研究的另一种进入方式。  相似文献   
255.
民族关系是新疆十分重要的社会关系,直接影响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教育关系到新疆未来的发展,"民汉合宿"是新疆各民族大学生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途径,是各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的平台。在政府和高校的一致努力下,"民汉合宿"显著地提高了民汉大学生对民族认同的正确认识。今后应继续加以引导和协调,辅以具有新疆高校特色的校园主流文化和宿舍文化,为民族团结、民族认同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56.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深嵌于国家建设、国家治理及国家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全面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内在逻辑,深刻总结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助于促进各民族深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57.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主权国家为基本构成单位的命运共同体。鉴于认同与共同体之间存在着天然联系且共享着核心内涵,本文认为,国家集体认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因为无论处于何种分析层次,认同与共同体的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都不会发生改变。考虑到集体认同最终表现在行为层面,若以国家的行为动机作为衡量标准,便可对国家集体认同进行类型辨析,进而能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本文假设"欲望"、"精神"和"理智"是国家的基本行为动机,分别决定着国家对其所属共同体所持的三种集体认同,即功利性认同、规范性认同和类主体认同。这三种集体认同分别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发展阶段,即利益共同体、规范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58.
重塑民族身份认同是后苏联空间各国面临的首要转型目标之一.生活在比萨拉比亚的摩尔多瓦民族本与罗马尼亚民族有着共同的起源和语言,但在17~19世纪现代民族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摩尔多瓦民族与罗马尼亚民族渐行渐远.这并非两个民族的自主选择,而是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及哈布斯堡帝国地缘政治权力争夺的产物.苏联解体后,...  相似文献   
259.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黄河故事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以文化记忆的视角来观照,讲好黄河故事的时代价值集中表现为时间、空间、情感三重维度。物质媒介、精神符号、场域空间等记忆路径的构建丰富了黄河故事的内涵,对有效构建黄河文化记忆具有重要作用。未来黄河故事的讲述将通过记忆提取、记忆传承、记忆再塑的路径更好地赓续历史文脉,彰显黄河文化精神,增强身份认同,融入文化强国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60.
民生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是我党始终关注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改善民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造福百姓,取信于民,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