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6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2篇
法律   49篇
中国共产党   205篇
中国政治   320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金瑜 《今日上海》2009,(2):26-28
最近,在中国的经济调整中经常出现几个关键词:外需、内需、制造业、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创新的空间究竟在哪里?有没有一些更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2.
蔡恩泽 《前进》2008,(11):42-42
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允许农民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农村改革方案,这是惠及亿万农民、促进市场内需的战略决策。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加速中国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刺激内部需求,使中国经济发展不再过分依赖出口贸易和基本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83.
自欧盟东扩以来,俄罗斯与欧盟关系出现波动性起伏,导致俄欧关系从2006年起开始陷入僵局,至今尚未完全走出困境。然而,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经济互补性角度来看,俄罗斯与欧盟都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而且双方也意识到当前彼此间关系的僵局并不符合自身利益,因而试图采取补救措施,以使双方关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84.
自去年11月开始逐步实施4万亿拉动内需政策以来,4万亿投资的效果已经初现,但这一计划从诞生之初就出现争议。有观点认  相似文献   
85.
开阔视野     
促增长的关键在于改善民生本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或许刚刚开始。对于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而言,抵御经济衰退的风险,关键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提振消费。其中,启动农村内需是确保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一环。但  相似文献   
86.
在世界金融危机造成外需下滑的情况下,加大投资、扩大内需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效途径。扩大内需,眼前靠投资,长远靠消费。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他还明确指出要优化投资结构,强调“政府投资必须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绝不能用于一般加工工业”。  相似文献   
87.
《群众》2010,(2):36-37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纪律保障机制"。如何保证中央和省关于扩内需促增长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不出现大的廉政风险?这是摆在我省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分别到省有  相似文献   
88.
《协商论坛》2009,(9):11-12
在金融危机影响冲击的严峻形势下,企业既是生产的直接承担者,又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可以说,保企业就是保生产力、保民生、保稳定。基于此,我省将今年确定为“企业服务年”,这不仅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手段,更是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9.
《观察与思考》2009,(5):12-13
拉动内需要从直接给弱势阶层发“教育券”开始。把教育经费直接拨给地方政府可能会被挪用,给大学会被拿去盖大楼,还不如给一个穷孩子5000块,直接送到人家手里,作为教育费用专款专用。 ——对于怎样刺激经济才是有效的,有网友称不如直接给弱势阶层发“教育券”。  相似文献   
90.
李林 《创造》2010,(2):62-63
不久前,利用假期到了云南已颇有旅游知名度的几个城市。既是“旅游”,自然抵达目的地后的第一条件反身寸便是掏腰包、花钞票。而在这个过程里便有了不少的体会。概括而言,似可集中描述为如下几类:其一,有的地方的旅游产业本身整体开发就富有吸引力,让你心甘情愿地快快乐乐地掏腰包;其二,有的地方虽然其地方知名度不低,但对于真正饶有个性的内在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没有去充分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