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7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九龙江是我省第二大河流,总长近2000公里,流经龙岩、漳洲、厦门三市,流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是三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是哺育三市人民的“母亲河”。然而,相当长时间里沿线的生猪养殖超出环境承载能力。部分矿山被乱挖滥采,水污染问题时有发生。龙岩、漳洲、厦门三市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及时行动,依法推进九龙江水环境保护。人们有理由相信—  相似文献   
22.
<正>六盘水市干净亮丽的市容环境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现代、文明、清洁、有序的城市形象吸引了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带来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大项目好项目。环卫工人辛苦、勤劳的工作,给市民创造舒心洁净的环境,全面优化了中心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贵州屋脊·中国凉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荣获"美丽中国·十大生态文明城市",位列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西部排行榜第7名、中国十佳  相似文献   
23.
王萍 《中国人大》2010,(1):22-23
2009年年终岁末,一条条关于农民工的利好消息传来。 2009年1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最近中央决定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这是我们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需要。考虑大城市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4.
依据区域生态承载能力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定位,依据区域生态承载能力,搞好规划设计和政策引导,建立与资源、环境、生态相适宜的产业结构、布局和规模。都市功能核心区,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电子商务、金融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都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电子信息、汽车和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研发和总装基地。城市发展新区大力发展装备、化工、消费品、电子配套等战略性、支柱型产业,建成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承接地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的产业密集带。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要依托区域资源禀赋,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到2020年要聚集全市60%以上的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25.
《上海支部生活》2020,(4):42-4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明确要求,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要通过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局质星发展、可持续发展。无疑,中国的中心城市将承担更加光荣的使命,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6.
汪毅  闫岩 《群众》2021,(5):35-3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城市化战略,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的问题,并成为完善城镇群结构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7.
张成  李建波 《群众》2020,(20):44-45
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指出,要抓住我省作为全国唯一的美丽宜居城市试点省的契机,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城市是一个生命体,城市更新则是实现新陈代谢、增强整体机能的调节机制。随着我国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发展的重点已经从用地规模的拓展逐步转向功能品质的提升,城市更新正在成为城镇化下半场的主旋律。作为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南京已进入增量存量并重、在存量空间中实现增量价值的发展阶段,城市更新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8.
张彤 《北京观察》2015,(6):25-25
<正>"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由扩张型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城市结构"的发展思路,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应坚持这一原则。城市发展应考虑水资源承载力,在城市规模上应有红线、在城市空间扩展上应有红线、在建设理念上应有创新、在基础设施规划上应适度超前。让红线硬起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10)》编制初期,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为274立方米,已不容乐观;10年过去,城  相似文献   
29.
娄底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但随着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环境承载能力的日益降低,传统工业市场竞争力逐年下滑,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模式已举步维艰。要想摆脱矿竭城衰的历史宿命,必须在转型、活企、增效上做文章,全面提升工业素质,构筑新的竞争优势,让娄底经济形态更新、产业结构更优、发展品质更高,实现工业强市梦想。  相似文献   
30.
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定位,依据区域生态承载能力,搞好规划设诖和政策引导,优化国士空间开发格局,建立与资源、环境、生态相适宜的产业结构、布局和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