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中,抗大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干部党性教育模式:把握时代主题、明确办学任务,党性教育紧紧围绕抗日救国这一主题,始终以培养干部为任务;坚定方向原则、弘扬优良作风,在教育实践中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注重培育特色校风,保障各项党性教育顺利进行,激励学员奋发向上;在党性教育的方法上因材施教,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开创性地探索符合党性教育规律和要求的校园文化建设。抗大的干部党性教育为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提供了成功的样板,对新时期干部党性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2.
抗大是党领导的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它具有鲜明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色彩,同时,它又是军事学校,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是它对学员的一贯要求。但是,严肃的军事化管理并未影响它的平等民主氛围、活跃的文化生活及艰苦奋斗作风。  相似文献   
23.
抗日战争时期,山两地处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首先挺进山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在晋东北、晋阿北、晋东南等地区建立起了抗日根据地,从1939年1月至1945年10月,抗大总校、抗大第一分校、抗大第六分校、抗大第匕分校、抗大太岳分校、抗大太行分校、抗大太岳陆军中学、抗大第七分校陆军中学先后和山西的几个根据地开办,  相似文献   
24.
刘云平 《党史博采》2013,(11):60-61
说到抗大,人们自然想到革命圣地延安。其实,早在1938年,中央军委就发出了抗大到敌后办学的指示。随后,相继成立了12所抗大分校,分批前往各根据地办学。抗大总校也在罗瑞卿带领下到达晋察冀边区。  相似文献   
25.
正读过《党史文汇》2013年增刊载《毛泽东在"抗大"讲演全纪录》(以下简称《抗大讲演》),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份活的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之作。《抗大讲演》具体涉及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群众生产、生活、抗日斗争的具体事,但这不是聊家常、说闲话,而是严肃的政治话题,讲的是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它和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不同,它存在于实践中,是"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6.
初到延安1938年10月,我从"孤岛"上海千里迢迢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我们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抗日青年跨进了大门口挂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横匾的大门,门两侧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的校训。  相似文献   
27.
太行之魂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故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相似文献   
28.
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延安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它是以抗大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白求恩、张思德精神为原生态总结概括出来的,其科学内涵主要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基本特征是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9.
抗大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生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艰难探索中,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而且内蕴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重温抗大精神,溯源抗大精神的生成逻辑和内在机制,既是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忠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