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5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4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2013年6月24日,山东淄博张店区一辆载有30多名乘客的89路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外来务工人员于某因为坐过站要求川机停车被拒,一怒之下勒住司机脖子,想将他拖离驾驶座位、抢夺方向盘。王某的鲁莽行为导致公交车失控,冲向马路中间的护栏。7月10日,他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拘捕。  相似文献   
172.
抢夺罪疑难问题较多,从较常见的三个比较有争议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是公然以平和方式进行取财行为性质定性;其次是抢夺罪中"数额较大"的定性问题;最后是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定性.  相似文献   
173.
孟母三迁的故事如今有了现代版本。 在楼价不断飙升的大环境下,为了能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很多父母要么放弃原来舒适的大房子、新房子,选择小房子、旧房子,要么省吃俭用,到处举债购买昂贵的“学区房”。有监测数据显示,进入8月份以来,很多大城市的学区房被抢购一空。但即使付出上百万元,家长最终也未必能如愿把孩子送进理想学校,笑到最后的,往往是挟教育资源以涨身价的房地严市场。  相似文献   
174.
张嵘 《法制与社会》2012,(23):62+64
本文从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出发,在归纳当前理论界区分盗窃与抢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以理论指导实践,对盗窃与抢夺的界分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175.
王琼 《两岸关系》2011,(5):18-20
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逾百万众的"首投族"或将对勾划蓝绿最终战局举足轻重。近期选战双方频频出手争取、抢夺"首投族"票源,成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6.
我国的司法解释只明确规定了入户盗窃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可以直接转化为入户抢劫,而对于入户抢夺、诈骗在同等情形下是否可以直接转化为入户抢劫无明确规定。但是,事实上入户抢劫在入户前无需具备抢劫等犯罪目的。入户抢劫的核心要件不在于"入户"行为本身的非法性,而在于行为人利用了入户后形成的环境优势。司法解释对于入户盗窃的转化规定不应是法律拟制而应是注意规定。基于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入户抢夺、诈骗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可以直接转化为入户抢劫。  相似文献   
177.
正[案情]2012年1月18日晚10点左右,犯罪嫌疑人回某以购买邵某奥迪Q7为名,将邵某约出来看车。在看车的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回某谎称自己的手机没电,要用邵某的诺基亚手机打电话张罗钱用于买车,遂将邵某的手机拿在自己手里,一直用其手机打电话。2012年1月19日0时10分左右,犯罪嫌疑人回某称要自己驾车试一试车的状况,在趁邵某下车离开驾驶座位之际,自己迅速移到驾驶位上驾车离去,并将手机拿走。后经价格中心鉴定奥迪Q7的价值为30万元,诺基亚手机为700元钱。  相似文献   
178.
抢夺行为转化为抢劫犯罪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智川 《河北法学》2002,20(5):103-105
抢夺行为转化为抢劫犯罪不能简单等同于抢劫罪,其刑事责任起点应为16周岁,其数额、凶器、处罚也应充分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对此作出具体确认有利于维持“抢夺罪——准抢劫罪——抢劫罪”三者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9.
罗素君 《法制与社会》2012,(23):120+125
“两抢”案件多发,危害大.近年来,“两抢”案件呈现出未成年人犯罪率高,流动人口和无业人员是主要犯罪群体,团伙犯罪多等特点,有管理不规范、侦破难度大、群众法律意识不强等六个方面的原因,应当从加强市场管理、加大打击力度、加强法制宣传等方面入手有效防范打击“两抢”案件.  相似文献   
180.
本文从一则案例出发,说明依据盗窃罪的通说,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区分盗窃罪与抢夺罪,"公开盗窃"理论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文中建议仍采用盗窃罪的通说,并采用"存疑有利于被告"的原则来解决司法实践中难以区分盗窃罪和抢夺罪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