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56篇
中国共产党   101篇
中国政治   120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4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游宇明 《廉政瞭望》2010,(11):39-39
对“曲学阿世”这个成语,我一向表示怀疑。世者。世人、时尚也。世人有穷有富;时尚有实有虚,就算你把学问“曲”到了比柳枝还柔顺的程度,也未必“阿”(迎合)得过来。  相似文献   
182.
读点经典     
《当代贵州》2012,(10):57
《鸡鸣偶记》一则[明]苏浚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人间词话》一则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183.
祝磊 《党课》2010,(6):26-27
海地发生的大地震,造成了生命财产的惨重损失,也暴露出建筑质量方面的问题。前往考察震灾的外国建筑专家发现,当地普遍存在使用劣质建筑材料的现象,有的螺纹钢筋甚至可以用手轻易折弯。“豆腐渣”建筑大量倒塌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4.
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复杂的因素 ,靠一些人总结出经验然后你去实施 ,或把教学计划各个方面做出很多过分的研究都是不妥当的。以前 ,我们总说 ,凯乐夫的教育学束缚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后来我随团到俄国去一问 ,许多人都不知道凯乐夫。打听半天 ,才知道他原是农学院的教授 ,后来任前苏联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他当时只是发表论文 ,在研究一门学问 ,俄国人并没有按照他的学说去做 ,中国却照他的理论去办 ,这能怪谁呢。现在谈论最热的素质教育在大学里谁也搞不憧是什么意思。有一段时间素质教育说成是文化素质教育 ,强调理工科大学要开语文课 ,让学…  相似文献   
185.
“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几乎概括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的所有奥秘,所谓{-“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就是要让一个人学会世故,学会圆滑、乡愿。明哲保身、阳奉阴违、欺上瞒下……大凡媚权、媚俗,泯灭个性,磨去棱角,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所有这些都被视为聪明、成熟的标志,相反,则被看作是幼稚、天真,或者就是“傻瓜”。  相似文献   
186.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既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建设的一个重要保证。但是如何才能将调查研究做深入、做扎实呢?结合自身工作体会,我觉得主要有“八看”。  相似文献   
187.
路上的学问     
中国有句古话:“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过桥须下马,有路莫登舟。多少冤死鬼,都在道途边。”意思是:天还没黑的时候,你就要赶快找地方投宿,走夜路容易遇到危险。天亮时,你要先看天气,好天气再出行。过桥的时候,千万不能骑马,万一马失前蹄,人就跟着掉进河里了。  相似文献   
188.
李宁 《今日广西》2014,(3):17-18
忿而建义兵 安重根1879年9月2日生于朝鲜王朝黄海道海州,6岁时祖父把他送进私塾,学了8年汉文,15岁以后便不务学业,常常游猎于山野之间。对父母、老师的训斥,同学、好友的劝告,安重根回答说:“昔日楚霸王项羽学问不高,却成了千古英雄。身为男子汉要有抱负,我不指望以学问扬名于世。”  相似文献   
189.
蒋子龙 《新湘评论》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190.
正沈曾植,浙江嘉兴人,清末书坛巨匠,于碑学草书有开宗立派之功。评价沈曾植的学问是一篇大文章,非三言两语所可概括。仅就他的书法而言,以魏碑方笔折冲法入草书,是对近代书法史的一大贡献。自清代崇尚碑学以来,基本从楷书入手,以魏碑与唐碑作对比,是常见的阐释立场。但一涉及行草,则无不窘态百出。主要因为石刻转成墨迹、圆润流畅转为斩截方折,大部分人首先在笔法技巧上就转不过来。遍览沈曾植以前数百年之间,竟无一成功者。以之视此公,以绝大才力汇融天地方圆阴阳燥润,竟能于胸襟畅达中以方折转截的用笔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