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96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7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9篇
法律   623篇
中国共产党   692篇
中国政治   1079篇
政治理论   493篇
综合类   709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411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判断, 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为解决全球问题, 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 “中国方案 "。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不仅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内容, 也是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重构的重要举措。 因此, 通过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来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能源供需格局、互利共嬴的能源合作关系、绿色环保的能源发展方式、普适高效的能源治理体系, 对深化国际能源合作, 维护全球共同安全、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都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 需要世界各国树立命运与共的合作新理念, 坚持低碳环保的发展新路径, 构建能源开发利用的新网络, 同舟共济、精诚合作, 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互利共嬴、共同繁荣的全球能源治理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习近平 《求知》2020,(5):4-12
一、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我一直讲,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盖茨基金会很早就加入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5.
116.
昆明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会城市,少数民族人口130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6.9%,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40万人,主要分布在主城五区。2017年,昆明市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2018年被国家民委列为"深入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多年来,昆明城市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融荣与共、同心同行",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创新引领,从工作的高度、广度、深度、温度入手,精心、精准、精致、精细推动城市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定义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状态,而学界缺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相互依赖的系统性分辨,可能理论上使两者同义反复,也对实践研究构成误导。对相互依赖的考察可以通过国家集团在利益、归宿和责任表现出的一致性来展开:若各国缺乏一致性,则相互依赖关系最不稳定;若有部分一致性,则关系更稳定但分歧将成为其变数;若有高度一致性,则关系最为稳定并自动消解各国分歧,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征。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离人类命运共同体仍有很大差距,相互依赖关系仍不时失稳,使之持久稳定的途径可从发展集体责任入手,寻求建立更具约束力和更少依赖少数大国的全球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120.
在国际关系学科正式成立百年之际,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兴起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批评西方国际关系话语主导,提倡范式多元,主张挖掘不同历史文化资源以构建更加全球性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全球国际关系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说明,文化是社会理论产生的一个重要资源。作为共有背景知识的文化,既在宏观层面建构了具有相似行为方式的实践共同体,也塑造了作为知识生产者的共同体成员近似的思维方式。任何社会理论都有着自文化的印记与自文化和他文化的互动交融。本文使用天下体系、道义现实主义和关系理论三个案例,说明"无外"、"道义"、"关系性"这些中华文化理念对构建国际关系理论的生成性作用,也试图在一般意义上阐释文化对于社会理论构建的沁润效应。使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国际关系理论,对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国际关系学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