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99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行政论坛》2017,(6):30-34
政府是公共服务的安排者,这并不是预示着它事必躬亲生产这些服务。政府可通过市场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并由后者向公众提供服务。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政府不再承担公共服务的履行责任,但要负担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的担保责任。而行政规制是实现政府履行责任转向政府担保责任的关键所在。围绕具体化的政府担保责任,需要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制主体,建立行政规制的公私协力关系,构建普遍服务规制、持续给付规制、相当质量规制以及合同公法义务规制等体现新型内容的行政实体规制机制。  相似文献   
52.
陈志伟 《中国司法》2002,(12):36-38
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正式颁布,这是一部系统规定担保责任形式的法律。2000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2000年《担保法》司法解释”)。作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我国的市场主体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大量使用担保这一基本法律行为,并拓展出复杂的担保责任形式。笔者根据数年来办理南德集团牟其中所引发3.2亿元人民币民事担保责任纠纷等担保案件的体会,就目前我国《担保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未明…  相似文献   
53.
在抵押物的转让关系中,受让人并非抵押人,承担担保责任的依然应当是转让人。即使转让人具有告知抵押权人抵押物转让的义务,也仅是一种附随义务,决不应该以此作为协议效力有无的判断标准。若受让人用付出相当价款而获得的抵押物为债务人承担担保责任,显然有违公平自愿、等价有偿的民法原则。因此,法律完全可以赋予抵押权人以抵押物转让价金的物上代位权,其不仅可以促进交易,增强抵押物的利用效力。而且抵押物的物上代位制度,同样可以防止抵押人逃避担保责任。  相似文献   
54.
55.
我国《票据法》对期后背书的规定,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票据立法的规定,且存在逻辑混乱,理应作出修改。应借鉴国外立法例,规定期后背书仅具有普通债权转让的效力,即背书人不承担担保责任;但被背书人取得的是票据权利,可对背书人之外的前手债务人主张之;前手债务人可以其与背书人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被背书人。  相似文献   
56.
反担保,也叫求偿担保,是指为保障债务人之外的担保人将来承担担保责任后对债务人的追偿权的实现而设定的担保.反担保是相对于本担保而言并在既存本担保关系的基础上设立的.反担保公证,就是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证明担保人和反担保人(主合同的债务人)订立反担保合同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57.
石冠彬 《当代法学》2016,(2):110-118
认定无权处分关键在于处分人的处分权存在瑕疵,出卖他人之物属典型的无权处分.《合同法》第51条至少从字面上看违背了物权变动区分原则,但可通过民法解释学方法加以补正:无权处分所涉债权合同原则上有效.相对人恶意时,权利人有权主张无权处分所涉债权合同无效.《买卖合同解释》第3条乃《合同法》第51条的当然之意,其适用以出卖他人之物所涉合同有效为前提,应做如下理解:在出卖他人之物中,出卖人违反了《合同法》第150条规定的权利瑕疵担保义务;但根据《合同法》第151条的规定,出卖人仅在买受人善意之时才承担源于处分权缺陷这一权利瑕疵所引起的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58.
在买卖合同中出卖人应当保证交付完整无缺的标的物,否则需承担相应的瑕疵担保责任。瑕疵担保责任制度为保护买受人的利益,维护交易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制度日益显现出它的弊端,因此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我国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9.
破解公证债权文书在强制执行中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9月30日,王某与张某、李某签订借款协议一份.约定张某于当日向王某借款80万元整,期限一个月,不计息,如到期未能归还,则承担每日2万元违约金。为切实履行该项借款.张某承诺以其自主开发的某镇30幢别墅作为抵押。李某对本金及违约金等承担全额担保责任。协议签订后。三方至公证处对协议进行公证.因抵押物没有产权证.不符合抵押登记的条件.故三方重新协商订立还款协议一份。约定张某向王某借款80万元整.  相似文献   
60.
刘骐瑞 《法制博览》2023,(23):64-66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的房地产经济发展表现出疲软态势,大部分城市的房价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随之产生了大量的房贷纠纷。笔者在代理此类纠纷案件过程中,发现有一种法律适用较为困难、利益牵涉较为复杂、影响经济稳定、更亟待解决的新型纠纷。笔者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司法实践中的部分典型判例及自身办案经验,试厘清该类纠纷下开发商、银行与购房人三方责任承担,以期为平衡各方权利义务、稳定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