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73篇
中国政治   81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3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韩涵 《法人》2007,(9):13-13
十年前需要“减员增效”的国有企业.今天成了“高薪”和“暴利”的代名词。凡是在下游竞争产业的国企都活不下去.而垄断国企则安坐资源上游.轻松地实现全员“分红”与寻租。  相似文献   
102.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务员养廉措施例 (一)以俸养廉 高薪养廉制度目前主要是在一些经济实力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实施.在现代世界各国和地区中,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并取得较大成绩的有加拿大、新加坡、瑞典、奥地利、香港等.这可以从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公布的<1998年世界主要国家竞争力报告>中的有关指标可以看出,该报告中第3.34指标,不适当行为(例如受贿或腐败)的指标如下(该指标越高,则表明该国家和地区腐败程度越低,反之亦然):加拿大8.25,新加坡7.84,英国7.11,中国香港6.45,美国6.15,德国5.81,法国4.71.[1]  相似文献   
103.
美国的现状:据全美职业发展协会NCDA统计,美国1999年就有16万名职业规划师。平均一个职业规划师面对3000人;跳槽者中有超过37%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充足的职业规划专业人才为美国人才流动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正十八大以来,国企成为反腐的主战场之一。媒体梳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案件通报发现,十八大以来因各种违纪而落马的67名国企高管中,"一把手"达38人,担任副职者25人,落马者涉及石油、电力、通信多个行业,财务、招投标等成腐败高发领域,贪污受贿金额从百万元、上千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中国的国有企业是所有权属于国家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5.
试谈高薪养廉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工资是公务员赖以为生的主要收入,也是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提高公务员工资,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在防贪反贪、稳定国家政权、促进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据美国商务部近期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重新调整的美国专利体系将会加快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并扩大美国创新能力。这份报告的标题是“专利改革——激发创新、提高经济增长并创造高薪职位”,  相似文献   
107.
猎头、高薪、跳槽,这些在影视剧里时常出现的词汇,如今正发生在吴晓栋的身上,让他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把时尚,同时,也让他陷入关于竞业禁止的劳动争议纠纷中。  相似文献   
108.
如何科学地、全面地看待高薪养廉的问题?这是当前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所面临的一大新的课题.高薪养廉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高薪养廉离不开道德建设,高薪养廉要以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法律体制作保障.  相似文献   
109.
“高薪养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些人认为,只要确保国家公务员获得很高的薪水,就能够消除腐败、保持官员的廉洁。这被称为“高薪养廉”。其实,无论是从理论的视角上看还是从实践的视角上看,这种观点都是不能成立的。高薪不一定能够养廉;高薪养廉是与无产阶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的职业道德背道而弛的;而且,高薪养廉也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10.
敲诈勒索罪与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在犯罪构成方面总是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敲诈勒索罪在客观方面上主要表现为以威胁或者要挟手段强行索取他人财物,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被害人的财产权;而寻衅滋事罪主要分为四种表现形式,其中第三种表现形式是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与敲诈勒索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极其相似,因而给司法实践中对于相关案件的认定带来很大的难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两罪在构成要件方面上的区别,并结合相关案例对两罪进行合理的区分,希望能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对于两罪的认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