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26篇
工人农民   45篇
世界政治   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295篇
中国共产党   1227篇
中国政治   1422篇
政治理论   272篇
综合类   3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20世纪末,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实现了由单纯追求物质财富的经济增长,到"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的历史转变.这一追求,在邓小平理论中也有着十分鲜明而集中的体现.邓小平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突出了发展的人民性理念,使人民性成为发展观的应有之义.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应该紧密围绕这一主旨展开.  相似文献   
2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振兴动力的选择是首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条件下,东北振兴初期仍需要国家在政策倾斜、承担改革成本、协调区域发展等方面发挥外推作用.但从长远看,更应依靠自身力量,通过深化各项改革,推动国企和民企共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开放,形成强有力的内聚动力去推动老工业基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3.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虽然马克思继承的是“费尔巴哈派”的人本主义,但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局限性、主观性和不彻底性,建立了辩论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4.
上海、宁波、苏州等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中的共生城市,也是崛起中的第六城市群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但它们在总体上都远没有具备被称为“国际中心城市”的资格,而区域文化的相对滞后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因而第六城市群在重视促进区域性发展的同时,应首先重视实现以“吴越文化圈”为纽带的区域文化的交流、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进行了艰辛地探索,逐步形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发展观。我们党的科学发展观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26.
李洪岩 《新长征》2007,(10):57-57
一、提升农民创业素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创业素质高低是一个地区发展活力的集中体现。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升农民创业素质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进步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开辟农村发展新渠道。积极引导和大力推进以民营经济发展核心的创业工程,  相似文献   
27.
《新长征》2007,(2):33-33
湖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在2006年12月27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传统发展观是一种经济发展观。同时也是“物本主义”的发展观。这样的发展观总体上表现为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和价值理性的缺失。科学发展观用价值理性抗衡了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防止了发展中出现的“价值迷失”。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一致。它所追求的“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价值理性上的终极关怀原则。从纵向上看。它是人类发展价值取向上的“价值跃迁”。  相似文献   
28.
徐增力 《新长征》2006,(10):34-35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这一论断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中央一号文件为建设新农村指明了方向,相关的配套政策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外因总要通过内因发生变化。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9.
宣勇 《中国减灾》2006,(2):22-23
1669年(清康熙八年),安徽举人王致和进京会试落第,为谋生计,发明臭豆腐工艺。传说因慈禧太后喜欢,将其列为御膳小菜,取名“青方”,从此身价倍增。  相似文献   
30.
伍柳氏 《求实》2007,49(9):67-70
事实表明,来自思想认识方面的一些误识已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瓶颈。因此,解放思想,纠正误识,树立正确的民主发展观,就成为突破民主发展瓶颈制约,通畅民主化道路,深入推进民主化进程的首要前提和关键所在。这也是改革开放的实践带给我们的基本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