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湘评论》2006,(5):62-63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先后历时2个多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此后的两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最后,成功地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中的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22.
谈处置突发事件的领导指挥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卫 《公安研究》2000,(3):12-13,,26,
文章从保持清醒头脑、迅速辨清突发事件性质,将非程序化问题纳入程序化指挥系统中处理,根据情况,现场采取果断灵活的处置措施三方面分析、归纳了公安机关领导者处置突发事件的领导指挥艺术。  相似文献   
23.
正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在赤水河两岸,采取大规模的运动战,以各种佯动调离敌人:声东击西、忽南忽北,时而大踏步地前进,时而大范围地迂回,以飘忽急袭的动作斩关夺隘。他们敢于行动在敌人跟踪纵队的间隙中,又迅速回头,把一切跟追之敌远远甩在后面,突破十倍数量于我之敌军的围追堵截。这一切都归功于新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红军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但应该  相似文献   
24.
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秋天,已是第三个年头。为把中国革命战争推向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正在导演着一部最威武雄壮、最有声有色的活剧。在这部活剧中,朱德总司令的深谋远虑、雄才大略和军事指挥艺术,得到了充分体现,对战略决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5.
在21世纪,大量高技术化的武器装备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为各级指挥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活动天地。提高指挥员的指挥艺术,必须培养指挥员良好的个性、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  相似文献   
26.
《新湘评论》2010,(16):40-40
在大决战中,我几乎每天都到毛主席、周副主席那里汇报战况或呈送作战图表和有关资料,有机会直接观察到毛主席对全军作战的指挥方式和工作习惯,感悟到毛主席在战略战役指挥上非凡的智慧和艺术。  相似文献   
27.
朱德元帅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享有"红军之父"的美誉.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他不仅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战机,而且善于创新战法、多谋善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朱德军事指挥艺术蕴含的思维品质,对于探讨信息化战争中的军事指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土地革命战争馆"里,陈列着一枚"六面密印",时称"六面内章",木质,印的6面均刻有花纹,其中5面花纹相似,另有一面虽四周有花纹,但中间没有印铭.就是这面看起来很小巧的密印,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浙南游击区起着非常关键的秘密联络的作用,也充分反映出斗争环境的艰苦和残酷,体现着红军指挥员高超的斗争策略和指挥艺术.  相似文献   
29.
《新长征》2012,(8):35-35
贺龙虽然没有进过军校学习,却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磨炼成为卓越的军事家。在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他的战争指挥艺术可圈可点的地方随处可见。最能体现他以弱胜强的神勇和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的,当数长征中的乌蒙山大回旋。  相似文献   
30.
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较量,最根本的是高素质军事人才的较量,着眼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并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建设现代化信息化军队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造就一支政治思想过硬、文化知识广博、军事指挥艺术和技能精湛的高素质新型干部队伍。因此,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人才成长环境的营造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