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64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文化底蕴厚重,春秋战国时为古夜郎国的发祥地。安顺有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的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且较完整地保存着明代江南汉族遗风的电堡文化村落群,更有平坝天台山等上百处古遗址、古建筑、摩崖石刻、壁画等人文景观。安顺自古就是云贵高原的交通枢纽和商品物资集散地,被称为“黔之腹, 滇之喉,蜀粤之唇齿”,能源、矿产、  相似文献   
32.
千唐志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50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是已故国民党起义将领张钫先生所建园林"蛰庐"的一部分.为我国现存墓志石刻的集中地之一,以珍藏自西晋、北魏以来历代墓志石刻1400余件而闻名.其中尤以唐志为最丰,多达1125件,故有千唐志之称,并被誉为"一部石刻唐书"、"唐志博物馆".  相似文献   
33.
牛英彬 《红岩春秋》2020,(5):F0003-F0003
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潼南区西面的定明山北麓,地处涪江南岸的崖壁上。从隋代开始开凿造像,一直延续至清代,共计125龛906尊。造像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也有部分道教和儒家题材。这批造像中,尤以大像阁内的弥勒佛宏伟高大。大佛依岩面江,高肉髻,施螺髻,面部方正,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内着僧衹支,左手抚膝,右手施禅定印,善跏趺坐.  相似文献   
34.
牛英彬 《红岩春秋》2020,(2):F0003-F0003
二佛寺位于重庆市合川区涞滩镇,地处渠江西岸的鹫峰山。明正德十三年《重建鹫峰山禅寺记》碑文载:“全蜀大佛有三,而宕梁涞滩镇日鹫峰,盖其二佛也。”这是二佛寺名称的由来。该寺始建于唐代,至宋代时香火鼎盛,由上、下两殿组成。上殿位于鹫峰山顶的台地上,早年遭破坏,现为一组院落式结构的建筑群。  相似文献   
35.
雷虎  阮传菊 《新青年》2015,(2):46-48
母亲带回一块老纸包的砖茶,纸的正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川"字,打开后青色的茶砖裸露出来,表面凹陷处也形成一个"川"字,似有淡淡的清香溢出。父亲用斧头向茶砍去,丢一小块在茶碗里,母亲端起茶碗将深红色的茶汤一饮而尽,完全不似南方人品茶的样子。无怪母亲喝茶这样豪爽,这青砖茶原本是北方少数民族和蒙古、俄罗斯人的特供饮料,原产自湖北  相似文献   
36.
牛仙古迹     
牛仙寺摩崖造像座落在夹江县吴场镇白龙村,因白龙村曾建有牛仙寺院而得名,为夹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牛仙寺摩崖造像集中在白龙村四组的山岭间,南北长约150米,宽约100米,山崖相对高约30余米。据夹江县八十年代文物古迹普查时统计,整个摩崖像群落共计有254龛,石刻雕像达3400余尊,现为夹江县境内造像龛数最多、佛像尊数最多的石雕刻佛像艺术群落。(注:夹江千佛岩,文革前原有造像270余龛,石刻佛像达4000余尊,文革期间,开山打石,毁损近三分之一,现尚存造像162龛,刻像2500余尊。)  相似文献   
37.
日前,莱州市政协编撰的《会我云峰》文史专辑出版发行。该书共42万字,主要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云峰石刻的全部原文拓片并附以释文。内容分为秀丽云峰、刻石集萃、刻石研究、名家留墨、逸闻轶事。莱州云峰山书法石刻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外书法界占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38.
这是一尊镶嵌在崖壁上的观音,她头戴雕花镏金化佛高花冠,上身圆口贴身罗纱,肩披坦襟云肩,身缠坠花璎珞,下穿两截云边套裙,左脚轻踏怒放宝莲,跷右脚戏坐于蒲葵叶上。  相似文献   
39.
桂林近城名山洞府分布大量以摩崖为主的石刻,其中以宋代为最,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山水纪游石刻占主要地位的宋代石刻遍布桂林各风景点的山崖洞壁上,数量众多的宋代石刻是当时游览活动盛极一时的直接表现,刻石纪游成为宋代桂林山水游览的一种时尚和普遍现象;桂林宋代山水游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具特色,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奠定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历史文化基础。宋朝时期桂林政治地位的上升、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大规模、大范围的山水开发营建是宋代桂林山水游览兴盛的主要原因。桂林石刻的兴衰历程也正是桂林山水游览活动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0.
王鹏 《民主》2012,(5):33-35,58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洛阳南青山对峙,伊水中流,仿佛城阙,故名"伊阙"。两岸青山,即龙门山,相传大禹治水,凿山导流,形成伊阙,又称禹门。伊水两岸布满开凿的窟龛,密如蜂巢,蔚为壮观。隋炀帝时,诏建洛阳城,改称龙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