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64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石刻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传承书法,记录历史,熏陶情操,启迪人生.不同的人对石刻的认识和感受不同,不同的石刻对人的启迪和触动也不同.  相似文献   
82.
顾炳枢 《台声》2004,(10):80-81
人类原始的自然崇拜,孕育和催生了石刻文化的诞生与发展。可是,面对今天现代文明的包围和快速侵蚀,众多石刻文化形式已日渐式微甚至很快消失了,惟独青藏高原藏传佛教的经石文化,长久地保持着千多年来的固有风貌,几乎没有一点点的改变,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3.
广西左江流域民间文献所见佛道及民间信仰表现为儒释道杂存,且兼融土地庙等民间神灵。其发展历程存在佛教、道教所代表的"道统"与官府所代表的"政统"二者之离散与融合。佛道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受到官方的认可和推崇,确立其在地方社会的合法地位乃至权威,呈现出鲜明的政治色彩。二者的离散,使得其世俗化,并与当地民间信仰及民俗融合,演进为民间宗教。  相似文献   
84.
牛英彬 《红岩春秋》2020,(3):F0003-F0003
江津石佛寺遗址发现有大量南宋时期造像,其中泗州大圣龛位于该遗址内摩崖造像石的西侧。龛内雕泗州大圣像及二胁侍弟子。泗州大圣有圆形身光,头戴有两条垂带的僧帽,着交领右枉袈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由盘龙基座承托的方形台座上,身前有兽头三足凭几。其左侧胁侍弟子头挽双髻,着交领右衽窄袖长袍,腰束带,双手持净瓶。其右侧弟子为光头.  相似文献   
85.
黄锋 《当代广西》2013,(4):58-58
最近,壮族土俗字习俗与甘桑石刻字符研究工作座谈会在百色平果县举行。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等30多个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民间民俗专家与会,共同探究壮族大地上的文化宝藏奥秘。目前,百色学院与平果县人民政府已签订学术研究合作协议,进行甘桑古城文化研究、甘桑石刻文研究,探究“甘桑古文化遗址”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6.
陈洁 《北京观察》2013,(4):76-79
从汉画像中的宴饮,到民初北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宴饮,鲁迅据此观察和思考中国的社会现实,并在文章中以饮食和宴饮为喻,写下力作。1913年9月11日的北京,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收到了同事胡孟乐赠送的山东画像石刻拓本十枚。这一时期,鲁迅开始了对汉画像的收藏。  相似文献   
87.
1月1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内,身着红色工作服的志愿者雷萌丹跑来跑去,十分显眼"。跟平时相比,观展人数要多一些。"雷萌丹说,"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特展还有两天就要结束了,大家都想抓紧时间,看看这些石刻造像。其实,重庆大足石刻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牵手"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88.
正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全世界8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类遗产之一,是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为进一步强化大足石刻的保护、管理、监测、研究和展示工作,大足区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市、区人大代表调研大足石刻保护工作。代表们认为,大足石刻一旦被毁坏就难以恢复,必须依法保护大足石刻,但原有《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管理办法》系政府规章,已明显滞后,亟需地方性法规设置其调整和规划等。2013年,大足区人大常委会向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报送了《关于大足石刻保护管理的问题及建议》。2013年12月,市四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2016年立法规划将《重庆市大足石刻  相似文献   
89.
东川"罗家沟摩崖苗文石刻",是滇东北次方言苗族现存最古老的使用"老苗文"凿刻的石碑,就其文字书写方式而言,不仅揭示和印证了"老苗文"创制初期存在的不足及其发展变化,还遗留有苗族社会历史发展的痕迹.  相似文献   
90.
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的豆沙关,当年曾是云南通往中原的重要枢纽,关河两岸遥遥对峙的陡峭的山崖似大石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