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52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96篇
各国政治   200篇
工人农民   540篇
世界政治   66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26篇
法律   6404篇
中国共产党   7997篇
中国政治   11001篇
政治理论   3089篇
综合类   5619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94篇
  2022年   402篇
  2021年   514篇
  2020年   624篇
  2019年   334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588篇
  2015年   1115篇
  2014年   2766篇
  2013年   2578篇
  2012年   2829篇
  2011年   2839篇
  2010年   2834篇
  2009年   2719篇
  2008年   2676篇
  2007年   1917篇
  2006年   2118篇
  2005年   1631篇
  2004年   2026篇
  2003年   1866篇
  2002年   1136篇
  2001年   728篇
  2000年   682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发展规律及趋势,创新工作机制模式,提高管理执法水平,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杭州江干区辖区面积广,城乡差异大,面临社会转型发展的矛盾多发期,城管执法工  相似文献   
942.
2011年,在社会关注高、监管难度大的一些领域,一批重要新规相继出台,从制度上建立了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多领域齐头并进,以突破监管僵局:1.公车改革。2011年11月,《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出台,规定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对公务用车规格进行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943.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既是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本文基于公共服务的视角,提出公共服务理念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供给机制与社会公共服务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此提出了我国社会工作人才供给机制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944.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建设与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表明,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近年来,浙江省农村基层民主监督机制的探索卓有成效,同时,也面临着如何继续完善体制和加大创新力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5.
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代表权利意识的增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热情越来越高,办理的整体水平也逐年提升。然而,仍存在一些"不和谐音符",一些承办部门在办理建议过程中仍有重答复、轻落实,重过程、轻结果,  相似文献   
946.
对各方面工作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以下简称建议),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人大及其常委会既是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民意代表机关,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认真办理和落实代表议案建议,是依法履职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47.
王志立 《世纪桥》2013,(9):79-81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更是相当完备,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宋初的中央集权专制的官僚制度的建立是应那个时期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有其特殊历史发展背景:是唐末五代政治混乱,政权割据严重的历史发展的需要;是皇权按序递嬗政治发展危机的需要;是政权机构重叠,政治颓废不堪的现实需要;也是磨勘考课失效,官吏碌而无为社会治理的需要。历史变局的推动促使北宋取代后周,政局趋于稳定、官僚政治初现,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48.
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并始终是—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撑。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是以民族凝聚力的存在为前提。因此,离开民族凝聚力而空谈和谐社会建设,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历史长河中激励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强纽带,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和重要保证。一、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社会和谐程度息息相关具体地讲,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合力,其中包括吸引力、亲和力、向心力,三个力的有机联系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社会和谐程度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49.
山西省芮城县纪委、监察局探索运用心系民生倾真情、健全机制下真功、查清事实明真相、严肃处理动真格的"四真法"破解基层涉纪信访难题,促使2011年省、市纪委交办的12起基层涉纪信访案件(事项)全部按期办结,实现息诉罢访。  相似文献   
950.
开阔视野     
《当代广西》2012,(6):59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对此,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进行了解读:工资怎么涨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