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315篇
中国共产党   180篇
中国政治   346篇
政治理论   86篇
综合类   2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经济社会突出的问题,政府主导的环境行政规划,是对环境问题最直接的指南针。可是在目前阶段的环境行政规划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先引入环境行政规划的概念,分析目前我国环境行政规划的断片化现象,然后采用经济学中成本—收益的分析模型对目前环境行政规划立法与行政领域断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继而得出如何解决环境行政规划断片化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2.
《刑法修正案六》对原来的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修改并确立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这一新罪名之后,在追诉标准上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应当在考察我国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对追诉标准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53.
城市土地收益及其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产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正确认识城市土地收益及其分配问题,对有效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4.
资产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评估作为一项社会性、公正性的社会经济活动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缺少的社会中介服务业。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这三种评估方法各有特点 ,同时又存在着内在联系。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对于恰当地选择资产评估方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5.
<正>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由高校牵头,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总体要求,由高校牵头,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共同参与,结合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规划和高校的优势特色,建立了一批协同创新中心。目前,我省立项建设了59个、培育了12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省内高校牵头组建了3个国家首批协同创新中心。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广泛整合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海外研发机构等各方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6.
通过构建政府、坏市民和腐败官员三方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腐败收益、查处概率、惩罚程度等因素对腐败行为的影响,认为应从加大惩戒力度、搞好权力制衡以及增加人们的正常收入等方面着手来提高反腐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7.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以下简称中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58.
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失衡表现在:农民被排除在增值收益分配之外、土地开发商攫取一部分增值收益、地方政府垄断大部分增值收益。造成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的制度性根源在于:现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和官员考核体制不合理、现行征地制度与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善以及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欠缺。通过分析造成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的制度性根源,从制度的完善和强化政府的执行力两方面来平衡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159.
走向虚拟社会的反思--关于因特网的矛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衍 《理论月刊》2001,(8):64-66
本文从网络的资源、结构、主体、收益等四个方面入手,层层深入地对因特网进行剖析和再认识,由网络技术层面的问题出发,探讨人类社会走向虚拟化过程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并试探性地提出解决这些矛盾可能的方法及因特网未来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0.
犯罪行为作为主客体的辩证统一 ,决定了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 ,不仅要比较犯罪成本与犯罪收益的绝对高低 ,还要权衡自身犯罪需求、犯罪偏好以及犯罪欲望的主体满足程度 ,其追求的是最大犯罪效用的获得。由于犯罪人的需求多样性和心理钝化效应 ,致使犯罪边际效用呈现递减特征。从犯罪效用的视角 ,运用犯罪边际效用递减特性 ,可以对一般犯罪现象和犯罪规律作出较好的解释或说明 ,并折射出降低犯罪人的犯罪效用是遏制犯罪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