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315篇
中国共产党   180篇
中国政治   346篇
政治理论   86篇
综合类   2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你好。日前,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各级时政部门要加强对住房公积金及其增值收益的管理,并监督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计提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后的余额全额上缴同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要确保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计提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余额,全部用于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支出。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妥。  相似文献   
172.
国有股减持是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 ,也是关系到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减持国有股应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合理核定减持比例的减持价格并采用一系列配套措施 ,加强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73.
174.
目前有人认为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九生产要素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是否发达 ,并非完全取决于他的物资资源 ,更重要的是在于人的作用发挥得如何 ,启动凝聚在个人身上的资源。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企业在选择激励机制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5.
国外成本收益研究与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上正规高职教育的生均教学成本都大大高于高等普通教育的生均教学成本。其收益受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专业、学用结合状况、就业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有必要在提高高职教育整体投入的基础上,大力促进中国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结合,从而促进高职教育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6.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07,(2X):31-33
步入2007年后最牵动人心的公共事件,莫过于“铁老大”停下了春运涨价的步伐。在富于戏剧性的情节背后,我们有必要探讨,究竟是何种因素,使坚挺六年的春运涨价一朝崩塌?在民意与公共部门的“较量”中,春运涨价的变迁又留下了怎样的收益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7.
《理论与当代》2010,(10):58-58
<正>党国英在8月9日的《经济观察报》上撰文指出:土地增值该归谁?特别是征用农民的土地所产生的级差收益,应该归农民,还是归政府?现在成为个有很大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8.
刘权 《比较法研究》2021,(5):172-187
当前对比例原则的公私法适用范围、比例原则与成本收益分析的关系、比例原则的逻辑结构等问题存在较大的分歧,甚至存在误解.通过追根溯源考察比例原则的思想起源与全球适用可以发现,比例原则在越来越多的制定法中得到了直接明文或间接隐含规定,法院从"必要性"、"合理限制"、"法治国"、"本质内容"等条款解释出比例原则的情形最为多见.比例原则的本质在于调整手段与目的之间的理性关系,有助于为权力与权利的行使提供合理的尺度.比例原则不仅仅是一个行政法原则,其在公法和私法中都应有更加广阔的适用空间.尽管合比例性分析存在过大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但比例原则具有不可替代的损益权衡功能,其不应也无法被成本收益分析所取代."二阶"说和"三阶"说的比例原则都存在逻辑缺陷,应确立同时评价目的正当性与手段正当性的"四阶"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179.
180.
为探究全面两孩政策下城市青年女性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本文从贝克尔经济学理论视角入手,根据不同孩次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研究发现,生第一个孩子时人们的生育行为受舆论和宗族观念影响较大,受经济成本影响较小,收益期待集中于"养儿防老";生育第二个孩子时人们的生育行为更具经济理性。二孩带来的经济压力和对父母时间、机会成本要求起决定作用;同时父母对第二个孩子的情感收益期待更高。本调研带来的启发是鼓励二孩生育不能单靠政策的放宽,更需要从经济理性视角"多管齐下",在提高经济水平增加人民收入的同时,完善各项福利养老保障制度,健全相关基础设施,降低生育综合成本凸显生育收益,全方位促进生育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