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162篇
中国共产党   650篇
中国政治   887篇
政治理论   134篇
综合类   1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一段时间,云南各地根据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都在认真研究和落实发展县域经济各相关工作。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将着重在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改善发展基础条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五个方面寻求突破,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62.
赵欢 《中国妇运》2012,(6):34-36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既为妇联参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辟了广阔空间,也是妇联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妇女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做好党的妇女群众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3.
正村转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在城乡一体化的美丽蝶变中,既有量的积累,更有质变的过程。随着农村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转变,青白江区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建,把党的工作贯穿于村转社区"筹建、过渡、融合、成熟"全过程,走出了一条与城市化进程"步调一致"的基层党建探索之路。"透明"既是原则也是方法  相似文献   
64.
我国现阶段强调的“以人为本”,和“神本”、“物本”、“官本”相对立,也和西方的“人本主义”相区别。“以人为本”关注的焦点是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表明了人民群众既是发展主体,也是价值主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目的和手段相统一的观点。近几年,“以人为本”思想指导我国改善民生、科学发展,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我国在落实“以人为本”过程中,在“人的生命尊严首要原则”、“解决群众最根本利益”、“改善生存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加以改善,以更好地、切实地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65.
66.
每当我们漫步于花丛中,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是否带给您轻松与满足?您听说过花香可以治病吗?乍一听,难以置信,然而这确实是真的。现代芳香疗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就是以芳香植物所萃取的精油作为媒介,让其中的芳香分子由鼻腔黏膜吸入,传至大脑中枢而发挥作用。国内外众多研究已经证实,芳香疗法具有改善睡眠、缓解疼痛、降低血压等益处。  相似文献   
6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等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为财政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8.
赵雪芹 《党的建设》2013,(10):48-48
近年来,卓尼县围绕“五抓五区”发展思路,攻坚破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谱写出城乡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新篇章,全县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9.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36-37
答: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0.
高连奎 《检察风云》2013,(21):32-33
近来,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政府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采取调结构、促改革的方式稳增长,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提高增长的质量效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笔者认为这是李克强总理继“绝不让经济滑出下限”的表态之后,又—重要的表述,而这次表述的重点则是“不扩大赤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