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107篇
中国共产党   95篇
中国政治   138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在涉及到法律观念或者法律运作的许多文章中,都以"秋菊"形象为载体,表达和论述各自的法律意见,并且倾向于用"秋菊"作为法律材料来体现一种较为"客观"的个案立场.但包括"秋菊"形象在内的各种法律观念或者法律观点,其本质都逃离不了作者自己的"政治性判断",其得出的法律结论也是基于此的立场选择问题.通过挖掘不同的"秋菊"形象背后可能存在的理论立场来揭示这一点.  相似文献   
402.
根据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精神,分析了网格与警格融合的业务需求,提出了建设南京公安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的设计思路、平台架构,并详细分析研究了该平台的建设方案与关键技术,对网格与警格融合模式的运行成姻行了艇总结。  相似文献   
403.
论人的政治主体性及其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主体性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掌握和借助公共权力、承栽和传播政治思想文化、创建和铺设政治制度设施、发动和规范政治行为规范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双重转型社会背景下,政治主体性的生长面临着异常艰巨的任务压力,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导向功能弱化产生的权威真空使广大政治主体精神依托无根,为此,作者提出:以重构社会精神秩序为思想底格,以公共权力合理配置为制度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掘传统政治文明的本土资源,大力开展公民政治教育和政治参与训练,从而促进人的政治主体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404.
王曼 《求索》2010,(11):167-169
格老秀斯的自然法属于古典自然法学范畴,该自然法理论曾于17、18世纪风靡整个欧洲,并成为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渊源。格老秀斯认为,自然法是永恒不变的,它带有普遍的和不可变易的特性。作为正常理性准则,格老秀斯的自然法思想指示着人类理性的社会性行为,指引着社会道义的公正行为。在格老秀斯看来,人类若要超越"自然状态",避免战乱带来的危害,确保人类的安全,就必须放弃企图占有一切事物的自然权利,并通过相互契约的方式,把所有人的权利交给一个人或者交给由一些人组成的议会,这样就可以把群体的意志变成个人意志,从而达到避免分歧、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之目的。格老秀斯的自然法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405.
受制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多年以来东北亚区域合作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寻求有效的突破点,加快东北亚合作成为当务之急。根据新功能主义的溢出效应理论,长吉图先导区开发开放可产生溢出效应,即在产业开发、贸易发展及政策先行先试等三个方面,将对东北亚区域合作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06.
心身问题是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它已从古希腊的超自然认识论经由心灵哲学的内省思辨转向了当代认知科学的实证研究。本质上,该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具体化。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等相关科学的发展下,心身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和心智的具身性,集中表现为对意识的研究。邦格的意识涌现论将系统论、实在论和涌现论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唯物主义的特性,从意识的本体论、相对独立性、意义、产生机制方面对心身问题进行修正。但是由于其依赖逻辑,造成了主体性缺失和语义缺失。综合的唯物主义将辩证唯物主义、认知科学和语境论结合在一起,弥补了邦格的意识涌现论的不足,站在科学立场为意识辩护。  相似文献   
407.
王斐弘 《法学评论》2006,24(5):103-110
对《开元户部格残卷》探幽析微,不仅能使我们对唐代户部格本身探骊得珠,而且在对其进行功能价值评说的基础上,一窥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为多视角的文化分析提供穿越时空的通道和开启多目的研究的可能,从而让我们明白法律的表象与本质、渊源与流变、历史的积淀和演续、前因和后果,以及纷繁交错的社会镜像给予的众多昭示。  相似文献   
408.
以人体胚胎是否具有“位格”为核心,传统人体胚胎属性的理论主张存在保守论和自由论之分,但这两种论证路径实际上都没有摆脱一阶观察的理论窠臼,都陷入了主客二分的传统思维模式。实际上,人体胚胎获得完满“位格”的过程应当是一种连续的、渐进的自我成长过程。因此,我们应打破14天规则的生物学判准,在一个动态的发展链条中分情境地赋予人体胚胎不同的道德和法律地位。理论突围的目标终将指向立法与司法实践。这种渐进式的人体胚胎地位认定方式以及主物二重性的人体胚胎属性要求我们在人体胚胎的立法设计中秉持谦抑而开放的立场,既要维持人体胚胎的主体性价值,保持最大的谨慎,也要构建一种开放包容且促进技术发展的新立法框架。将协议作为解决人体胚胎争议的首要方式,将家庭作为解决我国人体胚胎争议的特殊考量,将禁止买卖和有限制的科学利用作为人体胚胎非植入性使用的指导原则,可以在文化传统与时代需求、理论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为人体胚胎立法的未来走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09.
无党派人士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一大特色,具有独特价值。从无党者、社会贤达到无党派民主人士,无党派人士一直是政党政治和协商民主的参与者。民国初年,无党者初现政党政治舞台;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时期的社会贤达突出政治代表性;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无党派人士具备某种党派性,参照各民主党派履行相应职能。但在现实政治中,无党派人士与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群体边界日渐模糊,需要进一步明确无党派人士的属性、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凸显其政治性、代表性、党派性。  相似文献   
4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