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126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在延伸和补充硬实力中建设文化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软、硬实力,是互为补充的。例如,当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特大灾难时,中国纵然无法成为最大捐资国,却可以灵活地寻找符合自己国情的表达空间。2005年南亚大地震,中国便是第一个向巴基斯坦派出医疗救援队的国家。坚持这种“第一关切”,必能不断增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2.
《半月谈》2005,(2):84-86
面对亚洲邻国遭遇的海啸灾难,并不富裕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援助之手,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除了捐钱赠物,中国政府根据受灾国家的需要.组建了多支救援队,从2004年12月29日起分期分批赶赴受灾国家。  相似文献   
93.
2003年2月24日10时03分,新疆喀什地区发生6.8级地震。受灾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灾区人口超过60万,灾害最严重的是巴楚县的琼库尔恰克乡、色力布亚镇、阿拉格尔乡。地震造成400多万平方米房屋破坏,268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2058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十几亿元。党中央、国务院对巴楚—伽师地震非常重视,应中国地震局的要求,派遣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值班分队紧急出动,赶赴灾区实施紧急救援。紧急救援队是在1999年土耳其地震和台湾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组建的,温家宝同志亲自为救援队授旗。国家紧急救援队由搜索人员、营救人员、地震专家…  相似文献   
94.
就在二十几天前,印度洋发生了大地震并引发海啸灾害。这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在短短几小时内就夺去了十几万人的生命,数百万人无家可归,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海啸无情人有情。灾害发生后,受灾国政府和人民立即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紧急救援行动,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团体和个人纷纷投入到救灾行动中。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在灾害发生次日便决定向受灾地区提供2163万元人民币救灾援助;2004年12月31日,中国政府决定再向受灾地区提供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救灾援助,并向灾区派出国际救援队和医疗队。1月6日,温家宝总…  相似文献   
95.
《党课》2010,(22):25-2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日前发布。意见称,力争在2020年做出具有减灾实效的临震预报。到2015年,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就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  相似文献   
96.
时雨 《德国研究》2006,21(1):69-76
1月1日德国媒体对中国援助海啸受灾国家作了报道.<德国之声>台说:"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新年前夕宣布,中国将在已经提供的2100万元人民币援助基础上,再增加5亿元援助,达4650万欧元.中国还将继续向灾区派往救援队."  相似文献   
97.
张海月 《友声》2009,(4):15-17
<正>应韩中文化经济友好协会的邀请,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小林率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少年儿童友好代表团一行28人于5月15日至19日对韩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中20名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少年儿童,大都在地震  相似文献   
98.
从本次地震的震中汶川县映秀镇到成都市,约90公里的路程,记者一行300多人花了14个小时。早晨7点出发,到达成都中医药大学时,已是5月16日晚上9点多。《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本拟和四川省登山协会组织的山地救援队一道,去探寻  相似文献   
99.
徐娜 《中国减灾》2005,(4):11-12
印度洋海啸的余波已经平静,在我们追忆生命、反思责任的同时,拯救生命的英勇战士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队员、武警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侯世科先生,希望他的讲述能对我们有所启迪。记者:有媒体说我们这次遇到了很多困难——灾区情况不明  相似文献   
100.
正"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是衡量党员意识的具体标准,是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形象。这样的共产党员,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我对"共产党员"的最初印象来自老家村子里的一名老党员姚照法爷爷。他面庞清癯,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干起活来更是精力十足。有什么政策要宣传了,他就会在晚饭后挨家挨户地发宣传册,不厌其烦地跟村民解释。有一次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