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60篇
工人农民   25篇
世界政治   1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1篇
法律   959篇
中国共产党   640篇
中国政治   1684篇
政治理论   400篇
综合类   558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601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为代表的城市数字化治理正在成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重新审视地方政府数字化行动与区域治理行为的内在联系机理.本文基于集体行动和网络治理的理论,探讨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群合作网络地位如何互动,并影响地方政府数字化治理策略倾向.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在城市群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合作网络地位"高低的...  相似文献   
162.
随着数字技术下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发展,近年来数字殖民主义理论在西方左翼学者中兴起.左翼学者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构建分析框架,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倾向.一种从微观视角出发,认为大型数字公司的数据窃取导致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资本化;另一种则立足于宏观的国际关系,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数字资本输出造成了对落后国家的新型政...  相似文献   
163.
王晨 《理论学刊》2022,(4):161-169
数字时代的城市治理,在治理主体定位、体制机制设计及治理效能上都有明显不同于传统治理的特征,实践中也面临着政府治理体制数字化转型难、民生服务数字化升级难和治理成效数字化评估难等困境。以公共价值理论为切入点,寻求数字治理本质与公共价值创造的内涵契合,立足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以及数字公民三个维度构建数字治理的公共价值生产—整合—表达的逻辑框架,通过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字化效能、丰富数字化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以及开展数字化治理人文反思的城市治理数字化路径,能够丰富数字时代的治理理论内涵,进而推动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4.
夏洁 《桂海论丛》2007,23(3):94-97
20世纪初,中国美学进入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时期。促成美学的转型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其中传播手段的革命是至关重要的。近代期刊对外国美学的译介和传播,推动了中国美学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审美机制,使美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促成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65.
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社会建设并逐步实现党的纲领的总体性实践能力。在数字下乡的历史进程中,数字正在重塑我国农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为乡村现代化提供现实指向,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据此迎来了数字赋能的时代转向。当前,村级党组织只有积极领导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数字化转型的历史实践,完成数字聚能、释能、固能,正视数字赋能在实体向度、主体向度、政制向度、文化向度的现实困境,实施系统性筑基机制、提优机制、保障机制、转化机制,才能面向乡村现代化的数字蓝图,达成数字赋能村级党组织组织力的宗旨。  相似文献   
166.
2021年是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恢复持续稳定发展态势,但依然受到全球疫情不确定性的冲击。疫情以来,数字经济顺势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发展数字经济将为“双循环”新格局注入新的动力。基于数字经济的作用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在厘清二者基本逻辑的基础上,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企业财务转型的现实路径,提出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赋能,企业财务将从共享财务、业财融合、战略财务及数字财务四个方面转型,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加快推动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7.
南日 《岭南学刊》2022,(4):43-51+87
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廉政建设和数字政府改革的重要论述,而数字政府通过何种逻辑抑制腐败在实证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对142个国家的相关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数字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数字化网络使用情况是影响地区清廉水平的两项核心影响因素,两者集中体现了数字政府在廉政建设过程中的服务提升逻辑和监督问责逻辑。因此,在数字政府和廉政建设中,应优先发展数字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创造智能化、透明化、精准化的数字平台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使用水平,把新的廉政治理模式和服务提升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8.
本文从基础融合、应用融合、创新融合和金融融合四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测度2012-2020年中国各省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并分析了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分异。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且融合发展指数表现出空间非平衡性;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贸易开放水平和国有企业规模能够显著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有企业规模能够同时促进本地区和经济距离邻近地区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各区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分异程度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净差异是总体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9.
数字时代的到来导致数字鸿沟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数字不平等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中新的风险来源。作为数字鸿沟的新样态,数字不平等表征为数字技术产生的负面社会效应,具体表现为被商业与资本裹挟的平台组织逐渐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算法应用中的偏见植入与歧视再造,以及公民数据权利的贫困,导致数字时代“权力-权利”关系的失衡。数字化生存常态化、数字孪生空间的交叉作用以及平台组织权力捕获的共同影响,强化了数字不平等的复制、扩散与叠加。不同于传统的数字鸿沟治理思路,数字不平等强调主动规制与主体赋责,以治理共同体的形式应对数字技术的不确定性与负外部性,最终实现“权力-权利”关系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170.
老年人数字享益权是老年人在数字时代所享有的一项新兴权利。老年人数字享益权的生成逻辑含括实践性、价值性与时代性三个维度,三个维度统一互动,共同阐释了老年人数字享益权生成的正当性。老年人数字享益权兼具“公权”与“私权”意义,既是主观公权利又是主观私权利,既是实体性权利亦是程序性权利。由于法律性质的多元,决定了保障老年人数字享益权的实现路径应是综合性的立体式路径。为保障老年人数字享益权的有效实现,必须建构起由国家保障制度、民事责任制度与配套程序制度共同组成的层次分明的综合性立体式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