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49篇
中国共产党   101篇
中国政治   168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2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91.
晏建怀 《党政论坛》2011,(11):50-51
北宋文人柳开年轻的时候,尚气自任,贪图虚名。某年,去参加科举考试,为了引起主考官的注意,他穿着象征士人身份的华丽衣服,还把自己撰写的数千轴文章用独轮车推着,直奔主考官面前。可是,主考官读了他的文章后,觉得意境一般,文采平平,远不如他那衣服漂亮。而另一位应试举子张景却沉着稳重,  相似文献   
192.
张振龙 《求索》2011,(11):179-181
“丽”是建安时期文人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对此目前学界都把“丽”理解为外在形式之美。在我们看来,建安时期文人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所用的“丽”的内涵有待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与诠释。结合“丽”的语义演变与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进行考察,我们发现建安时期文人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所用的“丽”字不仅仅包含着所指对象的外在形式关,也蕴含着所指对象的内在精神美,是所指对象形神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3.
艾迪 《党课》2013,(23):100-101
何谓艺不压身?清代文人李绿园在其所著的《歧路灯》一书中道:“江湖本领,不耕而食,不织而衣,遨游海内,艺不压身。”按《辞海》里的解释:艺乃技艺,艺不压身是指技艺不会压垮一个人的身体,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194.
荷花,又叫莲花,在中国人心中,尤其是在中国文人的心中的地位颇高,自北宋周敦颐写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它就一直被喻作"君子之花"、"圣洁之花",是历代画家所青睐的花卉题材。古今画荷的大家实在太多,比如古代朱耷、徐渭,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等,他们笔下的荷花美不胜收、各领风骚。而毛泽东独独喜欢素有"古今画荷的登峰  相似文献   
195.
196.
德仁印象     
彭匈 《当代广西》2013,(18):54-55
李德仁,广西横县人,工艺美术师。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北部湾书画院创作中心副主任,南宁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政协南宁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南宁同心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文艺组织,比如书画协会之类,物色一个合格的秘书长,比选拔一个副会长要难得多。原因明摆着,副会长有一定资历和水平就可以当,而秘书长就不一样,他除  相似文献   
197.
苏轼的幽默     
叶成家 《政府法制》2011,(32):25-25
苏轼一生虽然历经坎坷,多灾多难,但毕竟还是活到了65岁。这个年纪,在如今当然说不上很大,但在古代,却算得上是高寿了。苏轼有如此高寿,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那乐观、风趣、超脱的人生态度。他生性幽默,爱开玩笑,总能以“笑”和“乐”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文人的幽默史。  相似文献   
198.
武夫也文斗     
你以为“文字狱”都是文人整文人,读书人害读书人吗?错了。朱元璋刚打下天下那阵,有点瞧不起手下一班武夫,反倒对文化人产生了兴趣。特别是每逢节日庆典,文官们总会呈上一篇篇辞藻华丽、文采飞扬的贺词贺表.让这个当年的小和尚读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99.
2011年3月30日,缅甸内比都联邦议会大厦,缅甸联邦共和国首任总统的就职仪式在这里举行。此时此刻站在聚光灯中心的人一身缅甸传统民族服装,他就是2月4日在联邦议会上当选总统的吴登盛。  相似文献   
200.
顾伯冲 《现代领导》2010,(11):40-40
自从隋朝实行科举取士制度起,我国古代的官场大抵就是文人当官的历史。对于将“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信条的文人来说,入仕为官是自己的终极理想,能够辅助君王,成为一代名相,忍受10年哪怕20年的寒窗之苦,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扇“窗”与名利紧紧地粘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