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49篇
中国共产党   101篇
中国政治   168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2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集雅和居     
郭馨  牧人 《台声》2005,(9):91-92
中国文人住宅的美是含蓄的,需要像品茶、品酒般慢慢回味。“生活修养”作为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先生在六七十年前,对千百年来中国文人雅士的日常起居,给与的总结与归纳。而拥有个文雅,精致的生活,使生命经变迁而不俗,历磨难而超脱,也曾是多少新文化人的生活梦想。这是一个为新文化人居住着想的社区,整个布局借助于自然的地势和人工的完善使其看上去更像一个方正的现代文人小镇。林荫道,步行街,品茶轩,与传统京味四合院貌合神离的四个独立院子围合的Block,还有仿佛围棋盘天目位置上四个江南名园的临摹……这一切都吸引着希望改变以往生活模…  相似文献   
362.
363.
论北宋文人的隐逸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蕊芹 《求索》2007,(6):184-185
本文从分析宋代隐逸思潮兴盛的政治、思想背景入手,简要列举了北宋隐逸思想流行的状况,认为北宋文人的隐逸思想从时间上看可分为北宋前期和中后期两期两个阶段,并具体论述了不同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364.
尚志发 《奋斗》2007,(2):55-55
苏东坡的名声来自于诗文,开一代风气,成了唐宋八大家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人生丰富,经历复杂.中国文人之林可谓鲜见。其中“涉案两起”,人们大多只知道因诗而起的著名“乌台诗案”,而因“盐”而生的“东坡贩盐案”却很少有人知道。然而正是这个案子,使苏东坡人生道路发生“拐点”。  相似文献   
365.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深入挖掘封存于自然山水以及人文风物中的文化意蕴 ,探索着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 ,在封建专制统治下 ,深受儒、道、释思想浸淫的中国文人艰苦入世的心路历程、清苦出世的放达操守 ,在入世与出世的困苦中执着追求 ,刻苦努力 ,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同时展望当今中国知识分子 ,摆脱枷锁 ,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366.
历来文人士夫在提及诗僧时 ,多喜用“蔬笋气”、“钵盂气”、枯寂寒瘦等字眼。但惠洪却很少与这些评价相联系 ,其创作表现出了与文人诗歌相近的审美追求 ,对传统僧诗有着大胆的突破和超越 ,自宋以来获誉极高。考究其因 ,这与他“规模东坡 ,而借润山谷”殊甚相关。具体而言 ,惠洪在妙观逸想上师法苏东坡 ,在句法笔力上则标举黄山谷  相似文献   
367.
古语说文人相轻,其实未必。不久前,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此物最堪思——作家友情展”,揭示不少作家之间深厚情谊的故事。  相似文献   
368.
季剑青 《北京观察》2012,(12):75-79
民国初年,北京宫苑的部分开放使一般文人有机会驻足其中,一睹其揭去神秘面纱之后的真面容。他们留下的纪游文字,不仅描述了民国初年北京宫苑的一般面貌,还记录了宫苑开放本身对他们情感和心理上的冲击。  相似文献   
369.
孟红 《党史博采》2011,(3):40-43
毛泽东在著名文章《反对党八股》中写到:“早几年,在延安的城墙上曾经看见过这样一个标语:‘工人农民联合起来争取抗口胜利。’这个标语的意思并不坏,可是那工人的工字第二笔不是写的一’直,而是转了两个弯子,写成了‘五’字。……这个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了,  相似文献   
370.
吴清 《检察风云》2011,(24):90-91
何谓香席?在明代,文人、高士大多设有静室,亦称香室,悟道之用,亦用来举办香事活动,这种品香悟道的方式。称之为设“香席”,也由此产生香席仪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