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6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4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212篇
中国政治   948篇
政治理论   80篇
综合类   1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61.
汪榕 《思想战线》2012,38(5):135-136
傣族手工织锦受到傣族传统纺织技术知识、民族审美文化心理积淀、宗教信仰习俗和社会文化交流情况的影响,其审美特征不仅经由静态的织锦产品体现,也存在于动态的织锦生产过程当中。直到现在,从纯粹审美角度考量的傣族手工织锦产品,尚未在一般意义上获得绝对的经典地位,因为它或多或少地尚未与它的产生所依赖的人群状况,以及它在实际生活经验中所产生的对人的作用分离开来。对傣族手工织锦的考察有助于从美学理论层面"恢复审美经验与生活的正常过程间的连续性",①因为其正是这样一种处于"经验"之中的艺术,其审美特征从极其微观的角度呈现了地方性、小传统族群社会中民族民间工艺在"美的生成"、"工艺之美"、"审美体验"以及"美的内涵"层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962.
刘鹏 《党政论坛》2012,(6):52-55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文化和价值观的吸引力、感召力、同化力来影响、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等,从而达到"遂己所愿"之结果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世界各国纷纷把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主要发展战略,努力增强本国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和渗透力.我国也在党的十七大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对文化软实力建设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963.
宿富连 《传承》2012,(19):54-54
推动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涉及诸多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的方面。因此,在实践中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关系。  相似文献   
964.
清代内地与云南的经济互补性的实现使云南汉族移民的迁徙模式由强制性向自发性转变。迁徙模式的转变加速了清代云南的开发进程。这主要体现为开发进程由平坝城镇向山区的推进,同时,随着汉移民流动性、多圈层性的形成,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打破了由于地理环境的隔离或由于从事定居农业而在封闭性地域发展格局中形成的各民族群体分割聚居的封闭性,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  相似文献   
965.
明代,占城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较宋元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政治上保持睦邻的宗藩关系,经贸关系活跃,文化交流频繁。虽然到明中后期,占城国家式微,与明朝的交往也日渐减少,但是,两国始终保持着睦邻友好的关系。一、睦邻的宗藩关系占城,又称占婆(Champa)。“周越裳地,秦为林邑,汉为象林县。后汉末,区连据其地,始称林邑王。自晋至隋仍之。唐时,或称占不劳,或称占婆,其王所居曰占城。至德后,改国号曰环。迄周、宋,遂以占城为号,朝贡不替。元世祖恶其阻命,大举兵击破之,亦不能定。”①明代初期,占城是印支半岛南部的一个强盛国家,其国…  相似文献   
966.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如果人们与另一种文化接触时,带着"惟我独尊"的偏见去理解他者文化,就不免导致文化的"误读"或"误解".但是如果带着平等的交流意识进入另一种文化,人们就能克服偏见,达到对他者文化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正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基础.这也是美国少年作家劳伦斯·于在其小说<龙翼>中所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华裔作家,他对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以及中西文化如何交流与对话有着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类追求的境界应该是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同异民族文化平等交流,进而达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67.
本文旨在对《中国与马来西亚文化交流史》一书中的若干重要的概念和问题进行评论,特别地,对于以地域交易圈作为文化交流的分析平台、文化交流的向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68.
969.
傅少强 《台声》2003,(1):39-39
《台声》杂志20周岁了,作为它的忠实读者和作者,自然为它的成长壮大感到高兴。我与《台声》的交往十分偶然。记得是1994年,我刚到台办工作,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开始尝试写一些新闻报道。那年写了一篇台商投资农业的通讯,想投稿,但那时大陆专业的涉台刊物的确太少。偶然看到一本刊名《台声》的杂志,觉得内容比较吻合,于是寄了去,当时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不料过不多久,一位《台声》的编辑打来电话,说稿子不错,要采用,希望能寄几张照片。从那开始,我和《台声》就有了交往,至今已8年了。这期间有时是我主动寄稿去,有时是…  相似文献   
970.
人物小传: 乔羽,原名乔庆宝,1927年生于山东济宁。著名词作家,诗人。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院长,现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第八届全中政协委员。 乔羽至今已写出《让我们荡起双浆》、《爱我中华》、《祖国颂》、《人说山西好风光》、《思念》、《夕阳红》等1000多首歌词,词作中饱含着的善良、真诚和美好,抓住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在建国50周年之际,由中宣部等6家单位主办的《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选》中,他的《祖国颂》、《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思念》、《人说山西好风光》、《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等多部作品入选,是入选作品最多的艺术家。党和国家鉴于他的卓越贡献,授予乔羽“终身不退休的艺术家”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