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756篇
中国政治   171篇
政治理论   62篇
综合类   3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文化大革命”中北京高校造反派中的“天派”、“地派”并没有各自的统一组织;它们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并没有实质性的分歧;“天派”、“地派”都是中央文革小组的工具,它们都争做中央文革小组的“铁拳头”;“天派”、“地派”之间始终保持了力量的基本平衡;“天派”、“地派”两大阵营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2.
主观主义学风是一种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的思想作风 ,其基本特征是理论和实践相脱离 ,主观和客观相分裂。在主观主义学风的影响下 ,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多次发生过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错误 ,给中国革命和建设造成严重危害。因此 ,反对主观主义学风是我们党在思想战线上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3.
开会大家都不愿意坐到前面来,恰恰是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的反映。我在德国时,开会晚到了以后,往往坐后面,前面位置早被人占光了。所谓"相逢未必真相识,相识未必真相知",我主要讲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一些差异。这里所讲的西方以欧洲为主。其实欧洲如果细分,许多国家的思维方式亦有差异。德国人有时跟我开玩笑说,你知道我们跟法国人有什么不同吗?比如说  相似文献   
144.
党史上的5月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我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回眸我们党90多年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五月是个风云变幻的日子、斗争的日子、火红的日子、流血的日子。这个月,一贯被称为"红五月"。在开满鲜花的红五月到来之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党走过的辉煌而又艰难的历程,铭记历史,开辟未  相似文献   
145.
学术界对于“文化大革命”的运动形态大致有类似的几种表述方式,认为是席卷全国的政治运动和社会动乱或内乱,是全民式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是错误的政治运动等等。从“文化大革命”的参与主体,运动形态的表现特征及运动的扩大化、政治化等方面客观地考察“文化大革命”,准确地讲应该是一场政治扩大化的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146.
《时事报告》2011,(4):72-73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然而,很快又有中央负责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给党和国家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147.
正巴金——日记凝结战地情1951年,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三军军长的傅崇碧,率部赴朝参战,执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出国第一仗,傅崇碧以敢打必胜的气概,指挥部队赢得首战胜利,给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一次重创。这场举世瞩目的战争以惊心动魄的宏大主题,磁铁一般吸引着作家们,其中,文学巨匠巴金慕名走进了傅崇碧的战争生活。当时,巴金在六十三军深入生活长达8个月,与志愿军战士朝夕相处、患难与共。他坚持到火线的最前  相似文献   
148.
149.
《南风窗》2012,(19):68-69
我希望所呈现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一架时光机,多年之后观众再看,还能感受到上世纪的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一个导演眼中的变化中国。我是一个在山西汾阳县城长大的孩子,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被称为"一位来自民间的导演"。我的父亲原来在县城里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被下放回老家,在农村教了很长时间的语文。很多亲戚到现在都还住在乡下——这样一种农业社会的背景,带给我的影响非常大,我一直愿意承认并珍视这一点。后来很多人问我,是怎样的机缘,让我这样一个来自"基层"的人,想要去当一名导演?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复杂。如果非要有一个直接的契机,那就是1990年,20岁的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黄土地》。  相似文献   
150.
王震是一代元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经历过两次长征和两次大垦荒,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在“文化大革命”中,王震以特殊的方式伸手“要官”,同样充满传奇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