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756篇
中国政治   171篇
政治理论   62篇
综合类   3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邓小平对家庭、对孩子的爱是深沉的、内敛的。他很少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但家人的事情他都装在心里。邓小平曾经说:“我一生最痛苦的时候是‘文化大革命’。”邓林说:“我想,‘文化大革命’中令他最为痛心的是朴方。”  相似文献   
172.
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艰难而曲折的经历;认真吸取“文化大革命” 的教训,他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73.
1965年11月,“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5日,我的父亲罗瑞卿到了上海。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在那里。万万没有想到,在“上海会议”上,林彪一伙对父亲进行了报复陷害,也就是从那时起,父亲和我们一  相似文献   
174.
吕春 《世纪风采》2007,(3):9-10
潘汉年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隐蔽战线上有过很大的功劳。1955年4月,潘汉年主动向有关方面交代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曾被人挟持到南京会见汪精卫的经过。结果他被怀疑为“内奸”遭到逮捕。1963年,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潘汉年是“长期隐蔽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的内奸分子”,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文化大革命”中,潘汉年又被永远开除出党,改判无期徒刑,后被下放到湖南劳动改造。这是建国以来的一大错案,也是整个隐蔽战线的重大冤案。  相似文献   
175.
1978~1987教育:拨乱反正、百废待兴 推翻“文革”中对教育的“两个估计”与恢复高考 “文革”中,对于教育著名的“两个估计”是:“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是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6.
程刚 《党建文汇》2009,(8):43-43
文化大革命”中前期,毛泽东决定复课后,全国各高校基本上没有再上过什么文化课。停课后外出搞串联的学生返回学校不久,即按照“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的要求,陆续分配到基层。  相似文献   
177.
姜学波 《青年论坛》2002,25(5):126-127
文化大革命”从实际内容看 ,渗透了对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推崇和向往 ;从表现形式看 ,鲜明地反映出农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对抗。这说明根深蒂固的传统宗法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仍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8.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全国上下阴霾笼罩。这场可怕的风暴同样毫不留情地席卷了当时的整个画坛。有很多优秀的绘画作品被荒谬地阐述和剖析了“政治寓意”而被批判,一大批知名的画家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遭到了残酷的政治迫害。一时间,新中国的画坛承受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洗礼  相似文献   
179.
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目的既是要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也是为维护人民公社体制、巩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树立一个好的样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一直关注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情况,并通过支持召开一系列农业会议和批发中央文件来推动运动的深入开展.这场运动的终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应当以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大寨和农业学大寨运动.  相似文献   
180.
焕然 《湘潮》2004,(5):31-36
陶铸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夕调到中央工作的,“文革”开始不久就被打倒,后含冤去世。他经历“文革”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对“文革”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上写下了光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