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69篇
工人农民   116篇
世界政治   26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5篇
法律   629篇
中国共产党   1314篇
中国政治   2174篇
政治理论   392篇
综合类   50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580篇
  2011年   928篇
  2010年   752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辽西的春天     
牟丕志 《党课》2012,(11):117-119
春天在辽西大地上从容优雅地徜徉着,撒落风情万种。我们感受到了春天有节奏且温暖的呼吸。生命中所有的谋划都不动声色,一切如期而至,大地变得鲜亮、生动和灿烂。阳光、山峦、田野、雨、风、沟壑、古塔、树林、花草、村庄、民房、农具、羊群……松散地排列、混合在一起,复杂多姿而又充满变幻。  相似文献   
832.
殷夫.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者.是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他既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更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如实地记录了诗人的“啼,笑,悲,乐,兴奋,幻灭”,还真实地展现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生活的波澜:他的诗歌不仅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充满着浓郁的抒情气息,还闪烁着理想的光芒。让我们沿着他用诗歌描画的轨迹.来走进这位革命者的心灵世界吧.  相似文献   
833.
《党课》2012,(16):47-48
不管是从应然层面还是从实然层面而言,从善政走向善治可以说是各国社会治理的未来趋势。根据一些学者的看法,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和公民的回归过程。并且,治理与善治理论主张“多中心”,强调“从管理到治理”“从善政向善冶”的转向具有非常强烈的“去国家化”或“国家回退”色彩,  相似文献   
834.
思念     
舒婷 《党课》2012,(22):1-1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相似文献   
835.
匆匆     
朱自清 《党课》2012,(22):123-123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相似文献   
836.
黄大敏 《廉政瞭望》2012,(24):72-73
“吱呀”一声.推开老屋两扇黑色木门,跨过凹落的门槛,眼前便是宽大的灶台、古色古香的八仙桌、盛满山泉的石缸……而印象最深的要数石缸旁边那盘青石磨了。  相似文献   
837.
如果人类需要一种特别的精神支撑,大概要算文化了,文学作品则是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部分。人生是快乐的,却也是疲惫的。快乐需要分享,疲惫的心灵需要抚慰。心灵抚慰可说是文学消费最主要目的之一。这种抚慰必须是真诚的,蕴含在整个消费过程中,包含在心灵的对话里。而不是构筑坚硬外壳,无法让读者触及,或者充满着伪善,让人生厌。  相似文献   
838.
岁月的拐角     
岁月,是有拐角的。人的一生中,要碰到很多拐角。面对拐角,你将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839.
    
那一脉巍峨绵延的山峦那一方丰饶秀美的水草那一潭宁静圣洁的高原湖那一抹梵音佛唱的净土那一片嘉纳玛尼的海洋玉树我最后的天堂  相似文献   
840.
政治·语言·家园——赫塔·米勒的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是一位具有鲜明政治倾向和道德标准的作家.在一个意义消解、价值解构的时代里,米勒的价值在于指出: "诗在世界里.不在语言里",认为作家的使命在于真实再现现实世界,而不是用语言符号建构所谓的"能指的狂欢".米勒的作品亦不同于历史见证,她以"陌生目光" (der Fremde Blick)浸润细节,考量世界,虚构感知(erfundeneWahrnehmung),以文字喻象游弋于能指与所指间的"空隙",以期展现世界的真实.无家可归不仅是米勒笔下的景观,也是她个人的宿命,而语言本身亦非家园,作品方是安身立命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