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4篇
  免费   53篇
各国政治   165篇
工人农民   104篇
世界政治   2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7篇
法律   630篇
中国共产党   1212篇
中国政治   2058篇
政治理论   377篇
综合类   5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920篇
  2010年   725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湘潮》2007,(5)
《天净沙·秋思》是广为传诵的元曲作品,本文从这一部作品的三种英译入手,阐述了什么是文学模糊,文学模糊产生的原因,以及文学模糊对文学作品欣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杂志2003年第7期刊登了《谁在分"肥"》一文,内容涉及广州市华侨房屋开发公司企业经营和改革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被后者以侵害名誉权为由告上法庭。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判令原告败诉。此案所涉及的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保护背后的复杂法律关系问题值得引起关注,它对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意义重大。我们特节选广州天河区人民法院对该案的判决书,并约请有关方面学者对此案所涉相关问题发表观点。  相似文献   
13.
俄苏“红色经典”在当代中国的接受程度及其产生的影响超过任何一种外来文化。然而,究竟是以中国当代现实政治的立场来“改造”俄苏“红色经典”,以期让它更有针对性地为中国当代现实政治服务;还是凸显俄苏“红色经典”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在全面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作出不牵强附会的现实阐释,这是俄苏“红色经典”在当代中国接受史中一直存在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左联”时期,瞿秋白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重返文学岗位,他从革命斗争的大背景下审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并据此参与、指导各种非无产阶级文学流派的论辩,以文化构建的特殊方式延续了革命实践、宣泄了政治理念,继而进一步扩大了“左联”的统一战线,拓展了革命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15.
刘开明 《南风窗》2007,(3):44-45
当代观察不是一个慈善机构,我们必须以最优质的服务和最高的专业水平把我们的理想销售出去,获得我们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杂感四题     
杲继普 《中国监察》2010,(18):62-62
南蛇的圈子 据说,南方有一种大蟒蛇,当地人称之为“南蛇”。  相似文献   
17.
反腐文学热潮席卷当下文坛,适时回首反腐文学的俱时勃兴,冷静分析反腐文学的先天不足,客观探求反腐文学的深化途径,有助于反腐文学的持续繁荣,有助于社会的进步文明。  相似文献   
18.
王蒙是许许多多文学爱好者尊重和喜爱的作家,他的少年得志、青年失宠,在逆境中坚持学习,终不沉沦的高贵品质令人敬佩!他无论何时何地总不放弃对生活的热情,不论处在多么复杂险恶的人际关系中始终保持一份安详、单纯的心态令人敬佩!他的复出之后低调做人,甚至官至部长依然头脑清醒,始终不曾荒废写作这一安身立命之本,令人敬佩!他的激情澎湃,一泻千里的表达气势和铿锵有致、妙笔生花的语言文字,同样令人敬佩!在《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里,他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深沉的理性思考以及良好的悟性,表达了许多独特的,对后人无疑具有深刻启迪意义的观点。可以说,这是他继一千余万字的文学创作之后,奉献给读者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9.
"文革"主流文学话语的生成,是对建国初基本话语规范的突破和发展,它经历了萌芽期、萌芽后的阻遏期、萌芽后的发展期以及全面形成和定型期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熊培云 《南风窗》2007,(1):81-83
解构主义大行其道,对于今日中国来说,是个积极的信号,既为中国言论空司的再进一步提供了某种可能,也为中国的社会觉醒树立了标杆。没有谁会怀疑,这是一个解构的时代,一个惊心动魄的时代。主义与顺口溜、真理与潜规则、虚拟与现实、正人君子与情色录相带、奖赏与屈辱、希冀与失落、各种观念、思想与情绪相互纠葛,各种道德、名分和利益充分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