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网络时代,执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少,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墨汁和砚台,正在逐渐被新科技取代。资源的稀缺、人才的难以为继使得这一小众工艺日渐成为一种夕阳产业。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淑芬荣获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特殊贡献奖,2009年7月18日,首届"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评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公司领导人邹洪利被评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消息传来,郎山易水56万人民为之振奋,  相似文献   
13.
老梦 《工会博览》2008,(8):42-43
提起北京琉璃厂,人们都知道这条古朴、典雅的街道聚集着众多的古旧书籍、文玩古董、碑帖字画、文房四宝、篆刻用品和中西乐器等各具特色的商店。  相似文献   
14.
《学习导报》2010,(1):60-60
毛泽东一生酷爱文房四宝,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如此。他每次出巡,必带着他的砚台。20世纪60年代,有一次到安徽,他带了一个小铜墨盒。从石砚换成铜墨盒,是为了避免碰坏,而他这次破例用了安徽省招待所给他准备好的一只墨盒。他将招待所的墨盒放在手上把玩,似乎喜欢上了它的小巧,临走,他与服务员商量:“我跟你们换一下行不?”服务员连说:“行行!主席,您拿走就是。”毛泽东说:“那可不行,我不能随便拿公家的东西。我只能跟你们换。”于是毛泽东用他自己的小铜墨盒换了招待所的大铜墨盒。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导报》2010,(11):50-50
铅笔是毛泽东非常喜欢的一种书写工具。他办公桌的西头放着待办的文件,办公用纸放在了与文件相近的地方,而桌子中间部分的前边,放着的就是“文房四宝”——笔、墨、砚及铜墨盒。在办公桌的中间还放着一个旧的、那种小学生用的脱了漆的铁皮铅笔盒,里面总是放着长长短短的十来支中等硬度的铅笔。每天,值班卫士准时把铅笔削好,放在铅笔盒子里。毛泽东历来注意节俭不愿浪费,只要铅笔能拿得住,他绝不允许扔掉,所以铅笔盒里总是有些短短的铅笔头。  相似文献   
16.
刘伟 《世纪桥》2009,(12):38-40
文房四宝”堪称国粹,其间蕴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文房四宝有着特殊的感情。私塾启蒙时,文房四宝伴随他诵读四书五经;在一师求学的峥嵘岁月,文房四宝见证了他游学的历程;战争年代,文房四宝与戎马生涯相随;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办公桌上,在他视察祖国大江南北的旅途中,“文房四宝”仍然占据着显眼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文房用具主要是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砚作为使用的书写工具,是历代文人学士朝夕相处的亲密伙伴,因而熏便有“家有佳砚才算书香世家”的说法。砚成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形象象征。砚的历史很长,约有五千年。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从新石器时期  相似文献   
18.
张虎 《海内与海外》2006,(12):63-63
自商殷出现石墨,砚便应运而生。不过秦汉开始是土石砚,后为片石,直至享誉于世的端砚、歙砚、洮砚、红丝(后为澄泥)砚的四大名砚之后,千百年来,古人喜砚,以砚为田,文墨一方面为生计,一方面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古人还为文房四宝“封侯”,将纸封为“好侯”,笔封为“管城侯”,墨  相似文献   
19.
隔山 《党课》2006,(1):81-82
毛泽东的书法独具一格,他一生对文房四宝、书画、印章情有独钟。毛泽东爱读古书,据有关资料统计,他的藏书约9万册,其中不乏珍本和善本。他与著名收藏家和书画家的交往中也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20.
杨鹏飞 《检察风云》2008,(22):78-79
北宋大学士苏易简在<文房四宝谱>中写道:"松滋侯易玄光,墨也."   墨的发展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按原料不同,可分松烟、油烟、漆烟和超漆烟等品种,其中最名贵的是超漆烟等高级油烟墨,其制作精美,芬芳扑鼻,此墨散发出紫玉光泽经久不褪,作画时舔笔不黏,入纸不晕,发色浓而不滞,淡而不灰,层次分明,既灾用义具有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