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107篇
中国政治   152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91.
《精神文明导刊》2010,(6):F0004-F0004
自去年年初我刊开办“文明单位风采展示”专栏以来,编辑部收到大量各地热心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者的来电、来稿,他们在精心组稿、供稿的同时,还建议我刊今年依然保留此栏目,以详细报道、宣传受表彰的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风景旅游区的创建经验,供大家学习、分享,不断提升自己的创建水平。  相似文献   
292.
《奋斗》2013,(3):43-44
正黑龙江省把文明村建设示范工程作为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创新工程,作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龙头榜样工程,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推动,积极探索文明村镇创  相似文献   
293.
李驰 《江苏政协》2013,(12):17-18
<正>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这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实践课题。近年来,盐城市政协积极以新理念新思路,认真探索健全协商民主的机制、途径和方式,扎实有效地推进协商民主在基层的实践和发展,协商民主呈现出措施有力、运作有序、工作有效的良好态势。一、完善制度,推动协商规范化  相似文献   
294.
中央文明委1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表彰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淌村再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95.
我们同建村区域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04亩,全村共有村民小组30个、户籍人口3661人,流动人口1135人。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党员158名。村先后获得市级卫生村、市级村容整洁达标村、市民主管理先进示范村、区先进村委会、区“五好”村党组织、区级文明村等称号。近年来,村党总支以营造乡风文明为重点,从民风民俗抓起,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96.
《社会主义论坛》2013,(7):61-61
弥渡县苴力镇苴力小村是一个年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多元,村里大部分青壮年男性长年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是一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这些留守的妇女不仅成为家里家外的顶梁柱,而且使苴力小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省级文明村”。  相似文献   
297.
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淌村,过去是一个偏僻闭塞、贫困落后的山旮旯。改革开放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带领全村村民“艰苦奋斗、开拓争先”,全面推进村级经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科技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呈现出“村容村貌美、社会风尚好、干群关系融洽、治安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298.
《精神文明导刊》2012,(1):40-40
浙江省瑞安市着眼城市现代文明和农村传统文明的交融对接,191个文明单位和151个村紧紧围绕“以城带乡、文明共建”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双向共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城乡文明协调发展,117个结对村创成瑞安市级文明村,36个结对村晋升为温州市级文明村,6个结对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相似文献   
299.
正张家港市永联村在城镇化进程中,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积极探索和创新乡村治理结构,形成了南丰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永联分中心、永合社区、永联村经济合作社、永钢集团、社会组织"五位一体、共融分治"的乡村治理格局。在这样的乡村治理格局下,永联村村民的身份分化为两个,一是永合社区的居民,二是永联村经济合作社的社员。为了让老百姓得实惠,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好处,永联村理顺五个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充分维护和发展农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权益。  相似文献   
300.
游胜苗 《时事报告》2012,(10):42-43
林芝,藏语意为“太阳的莲花宝座”,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有“藏江南”之美誉。林芝边境线长1006.5公里,辖7个县54个乡镇,居住着藏、汉、门巴等10多个民族和值人共18.6万人口,是一个典型的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林芝不仅以山美水美著称于世,更以文明和谐享誉高原。建安居新房。林芝地区的“农牧民安居工程”,是西藏最具特色、最有亮点、最早完成的。从拉萨到林芝的沿途,随处可见一幢幢蓝顶的、红顶的、黄顶的藏式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与蓝天、白云、流水相映成趣,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林芝地区的安居工程建设之所以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就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农牧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始终把安居工程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在一起,一手抓新房建设,一手抓文明创建。通过实施安居工程,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