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231篇
中国共产党   155篇
中国政治   428篇
政治理论   119篇
综合类   1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隽鸿飞 《唯实》2008,1(2):42-44,5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由多个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路径构成的,由于不同路径中的目标取向及其理论限域的不同,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必须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理解和把握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路径进行分析,才能阐明问题的根源及解决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32.
陈静 《理论月刊》2007,(7):136-138
西方文学理论研究直到新批评开始才逐渐认识到文学文本的意义并不是以明确清晰取胜,文学真正的魅力在于含蓄多义。但是“多义性”的研究视野在不断转移,从新批评的文本内部的“悖论”、“反讽”、“张力”、“隐喻”等纯语义研究到巴赫金的小说的杂语性和复调研究,再到解构主义的文本之外的“互文性”的文化研究,文学文本的“多义性”从封闭走向了彻底的开放。  相似文献   
133.
国内叙事学批评文本在三个纬度上表现出了后经典叙事学的特征:一、力图使自己的探讨具有历史的观念和历史的意义,而不只具有形式的意义;二、将叙事理论与含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意蕴的女性主义结合在一起;三、与诸多外在要素相关联,并与已经存在的大量的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出现了跨学科的叙事理论。  相似文献   
134.
135.
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变化的历程,不难看到,文本解读和形态创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回归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正确解读,创新形态,不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前提,也是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的根本目的所在。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现形式和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6.
作为国内学界期刊领域最早关注ACTA动向的杂志,《电子知识产权》在2010年10月刊对尚处在讨论中ACTA文本进行了全文的报道,《ACTA,牵动谁的神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相关领域的转载报道,时隔数月,2010年12月3日,ACTA最终文本确立,并终在今年5月1日缔约各方开放签署。  相似文献   
137.
十九世纪德国法学家耶林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为权利而斗争》,但很少有人从它最初发表的形式———学术演讲的角度来阐释它。理解这一作品离不开两种语境,一是历史语境,即普鲁士统一德意志;二是文本语境,即它与耶林晚期其他作品一脉相承的关系。通过还原历史语境和文本语境,凸显了《为权利而斗争》的社会意义和公共意义。  相似文献   
138.
【正】《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创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编辑出版并公开发行的政府出版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刊登政府规章的标准文本。《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主要刊载内容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和有关法规的决定;市政府发布的行政规章和决...  相似文献   
139.
张天潘 《南风窗》2012,(21):90-92
正如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青年文化运动一样,个体的自由意志与意识形态化的文化制度的冲突,是中国1 980年代中期最具挑战性的文化冲突。而在最近20年,文艺语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化的,是歌者在国家主义和商业主义意识形态大潮中如何自处的矛盾处境。  相似文献   
140.
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精神生产的现实前提、科学内涵、基本特点、价值功能等重要理论进行了论述,认为精神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相适应,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