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177篇
中国共产党   261篇
中国政治   441篇
政治理论   71篇
综合类   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此同时,一场迎接国宝归来的工作也在迅速展开。11月1日,文化部开始正式办公,沈雁冰任文化部部长,郑振铎任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局长。他们一  相似文献   
82.
《党史纵览》2009,(4):56-56
伟大的"渡江战役",一举突破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千里江防,直下钟山,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预示了新中国的诞生。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自1949年初淮海战役结束到南京、杭州、上海直至6月2日崇明岛解放都是渡江战役范畴。为纪念这一伟大的战役,弘扬渡江精神,在渡江战役胜利60周年即  相似文献   
83.
很多人热爱谢辰生,说他就是中国的一件珍贵文物;也有在很多人恨他,恨他的人多半也觉得他像文物,或许更像时代洪流中一块格格不入的顽石。  相似文献   
84.
梁披云所作《番客谣》是一件融诗、书、华侨史于一炉的艺术佳作,系不可多得的侨史文物精品。本文从创作背景、华侨史内容、诗歌书法艺术等多个方面对《番客谣》进行详细解读,并进一步探讨梁披云传奇色彩的海外经历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梁庄王墓中出土了6件金帽顶,都是元代遗留下来的器物,十分珍贵。这件金镶宝石帽顶高7.5厘米,直径4.8厘米。由五重瓣的黄金质地莲花底座和橄榄形无色蓝宝石硕饰组成,金莲花底座现存宝石10颗,座顶端镶有1颗约200克拉的无色蓝宝石,是目前考古发现最大的蓝宝石。此文物现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86.
黄波 《学习导报》2010,(10):48-49
“天下第一玩主”王世襄先生于去年11月28日辞世。各大媒体的报道中,记者给他所加的头衔有“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等等,其实这些头衔远未穷尽王先生的成就。他擅长书法,堪称“书法家”,又精通饮食之道,写过谈吃的美文,称之为“美食家”并不夸张……在其丰富的人生面前,这些林林总总的头衔都显得过于单薄了,如果硬要给他送一顶桂冠,“情趣大师”大概最为恰当。  相似文献   
87.
在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陈列着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歌曲《送郎当红军》的手抄本:  相似文献   
88.
陆茂清 《检察风云》2007,(10):66-68
故宫博物院旧称紫禁城,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集收藏古代文物、宫殿建筑、艺术珍品为一体的殿堂.她于1925年仓促开院,其间正值民国乱世,迭经坎坷,堪称艰难.……  相似文献   
89.
一   几年前,与京城一位文友晤谈,他知道我没有去过革命军事博物馆,便告诉我,那里收藏的编号为001的第一件文物,是袁世凯当大总统时从德国进口的一台大型绞刑架.1927年4月28日,年仅38岁的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李大钊,即牺牲在这台杀人机器下.当时掌控这台杀人机器的是奉系军阀张作霖.……  相似文献   
90.
构筑防止文物流失的法律长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林 《检察风云》2007,(10):18-19
长期以来,中国这个世界上唯一文明没有断代的国度,不得不一再体味文物流失带来的切肤之痛.150多年来,无数文物包括大量国宝级文物流失海外,而流失文物到底有多少,恐怕永远是个谜.幸运的是,近几年的中国文物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海外回流文物逐渐增多.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