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72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彭厚文 《党史博览》2012,(11):14-19
所谓"三突出",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的一种极左的文艺创作理论。"文革"时期,由于江青的插手,文艺领域成为"左"倾思想泛滥的重灾区。1966年2月,江青在《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左"倾文艺理论。这套文艺理论成为"文革"时期开展"文艺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随着"革命样板戏"的出笼,这套文艺理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三突出"的文艺创作理论。"三突出"的文艺创作理论影响和支配了几乎整个"文革"时期的文艺创作,成为这一特定时期具有标志性的"左"倾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32.
赵相康 《当代贵州》2020,(12):74-75
那些关于灾难的文艺作品,当年观看或阅读时,或许很难有真正的触动。但疫情之下的这个长假,重读重看或回想这些关于灾难的文艺作品,都会有一些新的体会:关于灾难,关于生命,关于死亡……  相似文献   
33.
文艺作品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问题,是一个非常宏观的题目,涉及的问题也很复杂。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文艺作品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社会关系的层面上运作,并且经由人际情感显现出来的。从人物情感关系的角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小时代》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亲情的缺席。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亲属关系根本没出  相似文献   
34.
锐词     
是指中国九成文艺作品属模仿复制的现象,创作者把文艺创作当作了工厂生产线上的“流水线产品”,可批量化生产,完全忽视其应有的思想内涵和文艺价值。  相似文献   
35.
王晓夏 《南风窗》2010,(2):81-82
凭借着猫鼠游戏的技巧,苏联境内的作家和学者获得了有限的言论自由。因此产生的大量文艺作品也推动了苏联的思想解放,为后来者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6.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其作用不可替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文艺繁荣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坚持艺术标准与思想标准的辩证统一,坚持领导标准、群众标准、专家标准的辩证统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喉舌因子"与"艺术因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满足功能与引领使命等文艺作品质量形成的博弈因素,提高文艺作品质量,提升文艺工作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7.
陈先义  闫玉清 《红旗文稿》2013,(15):27-29,1
一个时期以来,娱乐化成为文艺界的一种时尚,一些所谓的明星大腕和文艺家,贪图享乐、追求奢靡,与火热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其文艺创作不是反映群众的火热生活和为大众服务,而是成为谋取一己私利的手段,一些人甚至把炫富、攀比、享乐、奢靡作为人生的追求。本文就文艺界存在的"四风"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8.
缤纷生活     
2014年全新改版后的《党员生活》特增加《缤纷生活》副刊版块,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现文艺才华的平台。该板块主要刊登原创的诗歌、散文、小品文等文艺作品,以及优秀的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39.
石洪涛 《中国监察》2013,(22):46-46
应积极借鉴我国古代廉政文化,总结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运用历史智慧,借古鉴今,古为今用,丰富廉政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0.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影响极大,它使解放区的作家们走向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创作出了全新的作品。纪念《讲话》发表七十余年之时,仍然需要坚持讲话精神,克服文艺界的浮躁和低俗现象,创作反映民众生活、反映当代政治生活的作品,以引领民众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