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93篇
中国共产党   99篇
中国政治   301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2011年,国家在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共设立北京大兴区等24个试验区,宁夏平罗县作为国家农改试验区之一,试验的主题是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于2012年6月正式启动。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农村土地在"流转"中发生演变:荒地变良田、土地抵押贷款、宅基地变耕地、农民变股民、能人争当职业农民、现代农业遍地开花……土地经营管理新风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22.
新政     
《今日海南》2013,(3):7-7
2月,《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草案送审稿)》向社会征求意见。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提出,政府采购不得设置不利于中小企业的限制性条件,预算金额在300万元以下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从小型微型企业采购;预算金额超过300万元的政府采购项目,存同等条件下优先从小型微型企业采购。无法从小型微型企业采购的,可以从大中型企业采购。  相似文献   
123.
赵斌 《当代世界》2024,(2):26-31
欧盟“绿色新政”是欧盟环境治理史和欧洲气候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新界标,作为一种新的“欧洲梦”和全球战略,一经问世即引发广泛关注。欧盟“绿色新政”实施以来,在目标设定、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实践推进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同时,欧盟“绿色新政”存在议程承诺不足、政策雄心与行动实践间鸿沟、新旧政策框架间矛盾等问题,也要应对能源安全风险与地缘政治危机、碳边境调节机制困境、经济复苏乏力等挑战。欧盟“绿色新政”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其系统效应和发展前景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4.
杨伯江 《外交评论》2009,26(5):12-16
民主党上台给日本带来“平成之变”,但真变假变、形式之变本质之变相互混杂,难辨究竟。就政坛格局、政党政治层而言,日本无疑朝两党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这是否一定能导致日本发展模式、外交政策的深远变化?判断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25.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曾经率军有效抗击西夏,后官至参知政事,并主持了著名的"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导,真正做到了"出将入相"。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范仲淹应挚友滕宗谅之邀,挥笔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抒发人生感慨道。  相似文献   
126.
一、林则徐武汉禁鸦片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一切皆可自给,但发展滞后。当时,清政府对外采取的是闭关政策,对外通商仅限广州一口,并设立了“公行制度”,规定外商来华贸易只能在经政府特许的“公行”进行。在这个社会中,外国商品的输入自然会遇  相似文献   
127.
《当代广西》2005,(10):13-13
国务院办公厅5月12日发出通知,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8.
聂家华 《前沿》2004,117(4):178-182
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政策得到大面积实施 ,既有鸦片战争以来的民间吁请这一历史背景 ,又有政治上保全利益 ,经济上扩充利源等重要动因。此时的自开商埠数量多 ,分布广 ,对区域经济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皆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9.
熙宁四年 ,《孟子》由子部升上经部 ,并成为科举必考科目 ,从而引起思想学术领域的尊孟和疑孟的争论。王安石的尊孟与他的变法和司马光等人的疑孟与他们反变法在精神上是契合的。尊孟与疑孟之争 ,并不单纯是学术之争 ,而是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分歧。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术争论也只不过是政治斗争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0.
王学钧 《金陵法律评论》2004,(2):119-124,138
鲁迅对<官场现形记>创作意图及主题判断是有误的,小说并非因庚子事变的刺激为迎合"时人嗜好"满足于"谴责"--"谩骂"而作,而是起因于1903年李伯元及中国社会经历了对晚清"新政"由满怀希望到彻底失望,旨在揭露"新政"腐败的根源和真相.它集中描写晚清"新政上谕"发布后,中国专制政体与国际化市场相结合,导致官员权力与金钱贪欲的无限制结合,以至权力和人格商业化,使官场腐败像瘟疫一样漫延的种种现象,揭露专制政体是"新政"腐败的总根源和"伪改革"的原因,呼应了唤起人们认清"专制政体为大众之公敌"的政治启蒙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