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62篇
中国共产党   413篇
中国政治   411篇
政治理论   165篇
综合类   20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侵略的炮火,激起了中国人民激情澎湃的爱国主义思潮,撞击着无数中国人捍卫民族尊严的心怀.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即使在内战中兵戎相见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也捐弃前嫌,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扩大抗击日本侵略的有生力量,深入敌后作战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华北、华东等地区的广大农村,进行了艰苦而富有成效的战争动员,通过以减租减息政策为主旨的经济改革,带给广大农民以尽可能多的利益;以建立各种抗日群众组织为网络的动员机制,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活方式;以民主选举建立各地抗战政权,有效地提升了广大民众的参政参战热情,开创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村未有的基层民主政治局面.由此,在敌后的广大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人民抗日战争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2.
说到五四新文学传统,我们有必要把五四以前的初期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身区别开来。五四以前的初期新文化运动,早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时就肇始了。它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西方社会发展思潮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以工具理性为内在支撑的现代性发展思潮和以价值理性为内在支撑的反现代性发展思潮。上世纪60、70年代以前,现代性发展思潮一直在西方理论界占据着主导地位;而80年代以来,反现代性发展思潮则逐渐成为西方学界的主流话语。这种嬗变,不仅表征着社会发展思潮具体理论形态的更替,更意味着人类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僭越的逻辑归位。它表明,弥合理性的断裂,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是当代发展观念重构的逻辑原点。  相似文献   
14.
该书《绪论》中介绍说:“20世纪以来,在西方法学中悄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法学研究的综合趋势。这种趋势的最早预言者庞德号召在西方法学实现‘大联合’,这种联合包括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联合,也包括法学各派之间的联合。”“本书就是以20世纪以来西方法学的这种综合趋势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三大法学的‘合流’,在对三大法学派的理论争点进行分析后介绍了他们从20世纪以来的相互靠近和共同倾向;第二部分是对试图综合三大法学派并超越三大法学派的综合法学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现代中国文学思潮研究的观念调整,推动文学社团流派研究和文学史的重写,在现代文学研究开放性、世界性的视域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但是,从思潮类型的细分和过度性阐释对文学史整体的遮蔽,重外来文学思潮轻传统文学精神的偏失,以及对现代中国文学思潮特殊性的怠慢,说明我们应该正视文学思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其系统中寻求文学思潮的知识谱系才是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的旨归。  相似文献   
16.
反全球化思潮视角下的经济全球化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中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激荡。伴随着这一进程,全球化的一些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并日益突出,对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作为这一现实在理论领域的反映,对经济全球化进行的反思和批判逐渐汇成了一股国际性的学术思潮。通过反全球化思潮的视角,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引致的负面效应进行反思,并清醒地认识这一思潮的局限所在,有助于我们趋利避害,更为理性地认识和参与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去家”是康有为大同说赖以确立的至为根本者。实际上,主要源自《礼运》的这种祛家主义乃是墨家思想的体现。这意味着,这种祛家主义与以家为本的儒家思想无关,甚至与之完全相反,并且意味着,一种家际的双向交互关系决定了,较之墨家的“上同下不比”和法家的“三顺说”,儒家思想更易通向权责对应的现代民主精神。故不仅五四运动思潮视儒家为“专制主义护符”的思想难以成立,而且自诩为孔子信徒的康有为的“去家求解放”的大同理想,以其尊孔与非孔之间自相矛盾注定是一地地道道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8.
王杰 《理论学刊》2003,3(3):147-151
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明清之际最显著的社会特征之一就是经世实学思潮的出现.一大批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家,在抨击理学空疏之弊的同时,竭力提倡经世致用、实学实用,从学风、学术上呈现出一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新风尚,从而形成了一个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学派--经世实学派.人文启蒙思潮是与经世实学思潮同时兴起的.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君主和封建专制制度,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明清之际,中国文化重道德伦理、重修身养性、轻自然科学的发展理路和格局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被打开了缺口,它使中国知识界在沉浸于儒家经典的同时,开始接触和吸纳西方的一些新知识、新思想,扩大和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的女性解放启蒙思潮,是在个性解放启蒙思潮的推动下出现的,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谴责对女性的性苛求;二是肯定女性的才华,支持女性的创作.这次女性解放启蒙思潮揭开了中国女性解放的序幕,其历史功绩勿庸置疑,但与西方同时期的女性解放启蒙思潮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起源于清末民初,以章太炎为精神领袖的“国粹派”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保守主义的文化团体,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分离是“国粹派”和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的重要特征。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出现高涨,成为当时与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鼎足而立的主要文化思潮之一,不仅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几次大的思想文化论战都是保守主义的“东方文化派”和“学衡派”挑起的,而且他们的一些文章和著作发表或出版后都产生过巨大的社会反响。三、四十年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走向成熟,其标志是现代新儒家作为一个学派的形成。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围绕“中西文化”、“新旧文化”和“西化与现代化”这样几个问题展开思考,并与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派、主张俄化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争论的,他们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理论建树与理论局限,也主要反映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