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郭晨琦 《小康》2011,(8):71
在英国的小报中,有句流行的口头禅: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尾,而是一个新篇章的开始。现在,用这句话来形容默多克多年打造的传媒王国,将再合适不过了。一系列的窃听丑闻,让英国著名的已  相似文献   
22.
<正>(在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吕新雨教授发表讲话。以下为文字实录。)回想起二十年前的今天,1993年的初秋,不记得是否也象今天这样阳光温煦,只记得怀揣尚未捂热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美学博士学位证书,也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图书馆旁边的老文科楼二三两层,新闻学院所在地。当时的院长,丁淦林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一间简陋的堆满书报的办公室,让我坐在他的对面,很郑重地对我说,你  相似文献   
23.
熊亮 《友声》2013,(1):9-9
【正】由全国友协组派的中国大学生代表团一行10人应黎巴嫩大学邀请于2012年11月14日至20日访问了黎巴嫩,同黎大旅游和饭店管理系合作举办了首届"中国文化日"活动。黎大校长、原国务部长阿德南·哈桑在会见代表团时表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包括黎巴嫩在内的阿拉伯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24.
《同舟共进》2014,(4):91-91
重庆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同舟共进》2014年第3期的“议政论坛”与“政声粤情”做得很不错。《改革不容迟疑》短小精悍,直斥政府部门因利益关涉而对中央深化改革的举措迟疑拖延的现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廖迪娜、罗必良两位政协委员的文章,谈如何做好提案、办理协商的经验,彰显出广东省政协重视协商民主建设的精神,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
《福建党史月刊》2014,(19):41-41
正《毛选》的英译本工作是与《毛选》的编辑工作同时展开的。1950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英译《毛选》委员会(1951年11月改名为《毛选》英译室)成立,曾两度担任美共中国局书记的徐永瑛被任命为主任,外交部的邹斯履被任命为委员会秘书,负责译稿的政治审查,同时充当委员会与毛泽东秘书田家英之间的联络员。最初,除徐永瑛和邹斯履外,委员会只有一位译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闻学院毕业  相似文献   
26.
李睦 《工会博览》2008,(14):38-40
2008年,所有中国人都期望在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的同时,展示出中国的开放和进步,而这就离不开良好的公共关系。奥运会公关与传播都包含哪些内容?如何通过奥运会的举办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企业如何抓住最后阶段的奥运公关机会……在北京奥运会开幕日益邻近的日子,本刊记者带着相关问题采访了我国著名公共关系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涂光晋教授。  相似文献   
27.
在河北省委的机关服务楼内,一无业游民假冒省政府领导的儿子行骗,并假冒中国新闻学院的名义办起高等院校,四处招生。2001年12月20日,新华社就此案被查处发出电讯。  相似文献   
28.
《同舟共进》2016,(4):88
重庆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2016年《同舟共进》的封面有所变化,采用中国传统题材的水彩画,传递出似淡还浓的书卷气、文化味。更突出的变化,似乎还是"专题策划"的题材选择更偏重于文教,立足现实去审视文教问题。第1期专题"大时代中的‘新青年’"呼吁:"青年是国家的财富,是民族的未来,他们有理由需要全社会提供给他们一个良性、积极、充满希望的成长和成才环境。因为,能够让青年实现梦想的国度,才是有希望、有未  相似文献   
29.
编读往来     
《同舟共进》2015,(4):91-92
教育啊,教育!重庆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读《同舟共进》2015年第3期,感觉编排清爽,重点突出。"专题策划"说教育,"焦点关注"论治理,"前沿观察"与"公众话题"谈战略,文史栏目话革命,可谓编排流畅,一气呵成。本想以"编排清爽,重点突出"为题来做点评,转念一想,过于平淡,远不如"教育啊,教育!"一语富有力度。  相似文献   
30.
正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于2013年10月1日发表了题为《评拉纳·米德所著被遗忘的盟国》的署名文章,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霍华德·弗伦奇在文章中称,拉纳·米德所著《被遗忘的盟国》是一部关于中国二战经历的重要而令人信服的历史书。此书通过仔细考察中国在当年同盟国战争行动中的角色、中国人在自己的抗日斗争中所付出的常常吃力不讨好的代价,以及中国的战争创伤对国家战后发展的影响等,再一次让"谁丢掉了中国"这个问题具有了新意。作者在开篇写道:"几十年来,我们关于那场全球性战争的理解一直未能对中国的角色给出恰如其分的说法。即使在中国被考虑在内的时候,它也只是一个次要角色,一个在一场让美国、苏联和英国出尽风头的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