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57篇
中国政治   99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朱宗震 《各界》2011,(6):74-78
晚清民初,国家走向大乱之世,程德全明白清王朝已无可救药,国家前途只有另谋生路。于是,他开始改变施政方针,不再以挽救清王朝为目标,而是以维持地方秩序、保护地方经济和人民安定的生活为目标,扬弃了传统的“忠君爱国”观念,最终成为第一个反正的前清大吏。  相似文献   
242.
3月5日至8日是个代表团开放日的密集期,吸引了众多中外媒体记者参加,常常是代表还未到场,媒体席上早已人满为患。  相似文献   
243.
《法治与社会》2011,(6):58-59
安立志在《民主与法治》撰文认为,民众对政府产生“不满意”。应当从矫正政府施政。约束官员行为来着手,当政府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官员确立了执政为民的意识,并切实付之行动。民众的“不满意”  相似文献   
244.
21世纪的公共管理:政府管理理念转变与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共行政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的先导是政府管理理念的不断转变与创新 ,以适应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中国新一届政府树立“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顺应时代潮流 ;政府施政理念既要不断创新 ,又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245.
目前全社会高度关注政府是否允许小产权房①合法化.决定小产权房的未来应遵循以下思路:首先,必须依现行法律认定小产权房的违法性,轻易将其合法化有损法律的尊严.其次,应从现实出发,根据违法危害程度分类处置小产权房.最后,依法、公平地解决小产权房问题,应附条件允许危害程度较低的小产权房合法化,并以全国统一立法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246.
周丽萍 《政府法制》2010,(23):28-29
有的对准施政开炮,有的勇于个性发声;有的关注公权领域,有的着眼个体层面:有的被认为太超前,有的叉被指责是倒退……  相似文献   
247.
"从担任新职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深感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是重大责任.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以对法律敬畏、对人民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 2013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郑重表态. 李克强表示,在我们离实现现代化越近的时候,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也会越多.偌大个中国要解决的事很多.第一,是持续发展经济.未来中国,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我们要居安思危,也要处变不惊.  相似文献   
248.
崔世安,澳门第三任行政长官。经过十年的发展,澳门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12月2日,崔世安在他的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和他的施政团队将在过往十年的基础上传承创新,实践承诺,履行使命。  相似文献   
249.
袁浩 《奋斗》2010,(4):60-60
<正>"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深情之言。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人民的"尊严"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彰显了国家领导人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可见党对各级政府和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千百年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追求的就是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国人的尊严。正因此,"中国人民站起来  相似文献   
250.
黄香琴 《理论前沿》2008,(13):35-36
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挽救人的生命作为抗震救灾的核心工作;及时公开信息,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设立全国哀悼日,表达了一种特殊的情怀;既注重对灾民的物质援助,又重视对灾民的心理救助,表现出了一种全面的人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