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56篇
世界政治   7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862篇
中国共产党   203篇
中国政治   492篇
政治理论   110篇
综合类   3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制度创新:解决“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当前"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矛盾需要理论创新,更需要在此基础上的制度创新,这是解决"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根本途径.为此,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好又快地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扩大党员和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切实转换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彻底肃清封建专制思想残余的影响;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潮流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社会管理格局的转变,积极培育理性成熟的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92.
先秦道家生态观饱含生态智慧,其主要内容为“道法自然”的生态本体观、“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物无贵贱”的生态平等观和“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先秦道家生态观体现了注重整体性的辩证思维特色、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特色以及主张节制人类欲望的伦理特色。深入挖掘先秦道家生态观并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如今我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在改造自然实践中更多地顺应自然,保持“知足知止”的合理消费观,积极推动构建全球生态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3.
用理性双赢实践《劳动合同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对于规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增强了依法用工意识,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会保险覆盖率明显上升,劳动合同短期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94.
《工友》2013,(6):27-27
《工友》编辑部:我们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到某化工企业的职工孙某最近书面提出要求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派遣公司与该化工企业在2003年时已经建立了劳务派遣合作关系,而孙某就是其第一批派遣职工。时至2013年2月,孙某已经在该派遣公司和该化工企业工作满10年。请问,派遣职工是否有权利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郑立勇郑立勇读者:关于被派遣职工连续工作满10年,可否要求劳务  相似文献   
95.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源自数字技术,以电子商务、智能物流、在线教育、线上文化消费、远程办公和电子政务等为主要形式的无接触经济异军突起。无接触式经济的本质是数字经济,后疫情时代,人与人、人与物的近距离接触将恢复常态,但是无接触经济作为经济创新将持续存在,在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6.
交错语境中的成长——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面临传统、现代、后现代三种交错的语境.在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对待后现代法学思潮的正确态度是:诉讼外解纷方式的发展不能消解诉讼程序改革这一主题,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对改革有积极意义;对待我国法律传统的正确态度是:应慎谈无讼的法律传统,不能忽略制度变革对法律文化的影响,积极挖掘和利用法律传统中有利于促进变革的因素;在交错语境中推进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思路是:要以维护公正以及制度利用者的利益作为改革的基调,要使交错语境中的改革朝制度设计者希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7.
“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体制性症结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直接利益冲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矛盾,而是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的外在表现,是贫富分化引起社会心态失衡、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导致社会矛盾外溢、基层政府权威弱化造成社会规范失序以及社会治理机制的内在缺陷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复杂社会现象。只有针对诱发无直接利益冲突的体制的症结,深化制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无直接利益冲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8.
对《劳动合同法》若干不足的反思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谢增毅 《法学杂志》2007,28(6):60-63
《劳动合同法》的通过有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但该法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瑕疵、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劳务派遣中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义务和责任的分担、劳动者未及时足额获得劳动报酬、加班费等时的法律救济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通过司法解释或修改法律进一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99.
略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环境侵权及其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媛媛 《法学评论》2007,25(1):134-138
无意思联络的数人环境侵权不同于传统共同侵权行为,也不是共同危险行为。根据损害能否单独确定及单一排污或开发行为与损害是否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无意思联络的数人环境侵权可能是数个单独侵权行为,也可能构成共同侵权行为。构成单独侵权的各行为人应单独承担责任,构成共同侵权的则对外承担连带责任,对内按致害程度大小分担责任。  相似文献   
100.
"无讼"法律文化与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讼"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产生了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从而导致公众的狭隘工具性法律认同、单一性法律认同和对法律的不认同.但同时,"无讼"法律文化对当代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也有许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和有益的启示.它对社会安定与秩序的追求,是人们产生法律认同的基本前提.我们可以批判地借鉴它对传统道德、民间习惯等社会调节手段的运用,从而建立法律的内在权威,促进公众的自觉认同;它所推行的多规则统治模式,有利于我们避免"法律万能主义"的非理性认同,建立对法律的理性认同.我们在法治化进程中,要坚持"权利本位"的宗旨,提供良好法律产品;执政党和政府要厉行法治,做法律认同的典范;进一步促进国家法律对民间规则、习俗的认可、接纳力度,使法律成为公众内心习惯的一部分,增强法律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