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150篇
中国政治   206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18世纪末,日本的兰学家及经世学家在了解到俄罗斯对日交涉活动之后,便以此为出发点,发展出一整套以开发边疆、对外贸易、整顿海防等具有近代国家意识的全新经世学理论。而本多利明既是其中翘楚,又是德川后期首个提出一整套经济理论的经世学家,其思想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甚至数学等诸多学科。文章通过分析18世纪末俄罗斯南下对日交涉等事件与当时日本知识分子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多利明思想中对外部分的成因及发展轨迹,进一步对此时日本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根源进行讨论,从而能够对日本德川后期近代意识的胎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2.
文化的良心     
文化这个东西,有没有良心?有识者明确地说:文化有良心。文化的良心,其实就是社会的良知。文化缺失良心,流淌在人们身体的血没有文化成分,哪会有道德的醒悟?如果是这样,社会就会世风日下,人们的道德就会滑坡,是非黑白就会颠倒,那将是非常可怕的。  相似文献   
83.
经济哲学研究的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雄 《理论文萃》2001,(5):38-45
一个学科体系化的确立,意味着它已趋向成熟,但该学科自身创新的难度也加大了。我国经济哲学研究目前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不到体系建构之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是学科建设的主要方针。为了使学术界的研究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思考平台,提出一个概略的经济哲学研究图式是非常必要的。图式旨在提供被讨论对象的分类领域、总体框架和逻辑结构,从目前学术研究的情况看,经济哲学可否从以下五个方面继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4.
马骋 《检察风云》2014,(10):92-92
说起晚明时期的景德镇民窑的青花瓷画,如“山水图、婴嬉图、梅枝图、渔人图、书生图”等,随着时间的往后推移,画面往往逐渐由具象转变为大写意,  相似文献   
85.
明祖陵     
  相似文献   
86.
王冉 《法人》2009,(7):30-31
问题的实质不是业务分拆到多细才可以有效地抵御风险,而是公司的整体内控是否足够到位和有力  相似文献   
87.
小鸡快跑     
暑假前夕,我接到父亲的电话。爹要我赶快回家,别出去打工,并告诉我现在家里有钱了,不必再为以后的学费犯愁。  相似文献   
88.
东汉末年有个司马徽,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对之以“好”,久而久之,别人送给他一个“好好先生”的绰号。从古至今,很多人把做个“老好人”当作自己的处世哲学。其实这种没有是非观念的“好好先生”,就是伪君子、滥好人。  相似文献   
89.
文章利用修正过的图尔明论辩模式。考察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论辩结构和要素的使用情况,目的是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英专学生的思维品质:(1)论辩结构的完备性;(2)主张或然度所体现的逻辑思维客观性;(3)对手意识所体现的论辩力度;(4)论辩成分延展性所体现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结果表明:(1)92%的受试将论辩结构作为议论文的语篇组织方式;(2)95%的受试提出主张时采取了极端的或然表达方式,影响了逻辑思维的客观性;(3)对手意识普遍薄弱,仅有29%的议论出现了反驳潜势,但没有人就可能的对手观点展开实质性的驳论,影响了逻辑论辩的力度;(4)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随着年级的升高,虽有提高但并没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90.
郭之纯 《党建文汇》2006,(11):36-36
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饭桌上,酒喝多少,不仅是个人酒量的问题,更被看作衡量双方投入感情多少和交情深浅的砝码。酒,在有些人眼中已经不再是宴请应酬中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