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6篇
世界政治   3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100篇
中国政治   228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6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临渊》     
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2.00元《临渊》是一代杰出的头脑对繁复的近代中国做出的一次厘清,内容延及晚清、北洋、辛亥革命、大跃进、上山下乡直到当下现实,其中既涉及社会新民与改革的冷峻思辨,又有对历史人事的史料还原,还有一代人冷暖人生的经验总结……从各个层面勾画出了近代中国百年来的历史遽变和思潮起伏。《临渊》的价值或许就像书中季国清先生所说的那  相似文献   
32.
晚明"中西哲学对决"之主要格式有:以亚里士多德"四因说"驳道家之"无"与释家之"空";以西洋哲学"实体-属性"之说驳中国哲学之"太极"与"理";用西洋哲学中之"发生论"释读"理生天地万物"之"生";以西洋哲学固有之"白板说"反驳儒家之"性本善"及"复初"说;以西洋"三司"知识论释读儒家之"仁"与"义";以西洋"生死"说置换儒家之"生死"说;以西洋哲学之"成见"颠覆中国"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观念;以西洋哲学中之"材料"与"形质"释读中国哲学之"气";以"物之元质"释读"太极";以西洋"原罪"说释读中国哲学之"恶";以西洋"定性论"驳中国"随性论";以西洋哲学之"本体论"驳中国哲学;等等。  相似文献   
33.
书讯     
正《天在看》作者:郭国松定价:22元出版:2014年5月本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小说的原型选自现实中的一起冤案,一对母女先后成了副市长的情妇。孽情的背后,是被权力、金钱、肉欲扭曲的人性极恶,是执法者颠倒黑白、司法正义之门洞开、善良的人陷入冤狱的残酷现实。  相似文献   
34.
晚清名臣曾国藩素有识人之誉。据说,他善于观察人的相貌和精神气质,以此判断人品材质,还归纳出一套口诀:“斜正看鼻眼,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主意看脚跟,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中。”  相似文献   
35.
河西 《新民周刊》2022,(1):60-63
史景迁著作等身,他对中国的研究从晚明一直延伸到了当代,清史研究是其研究的起点和重点,在很多大众读者中,他是最知名的中国通之一。当地时间2021年12月26日,著名汉学家、耶鲁大学荣誉教授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去世,享年85岁。长得极像007扮演者肖恩·康纳利的史景迁毕业于耶鲁大学,1966年至2008年担任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其间曾担任耶鲁大学历史系和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在西方中国史学界享有盛名数十年。他曾当选为美国历史学会主席,是该组织成立一百四十年以来仅有的三位获此殊荣中国史研究者之一(另两位是费正清和魏斐德),也是耶鲁大学最近三十多年里第一位出任此职的教授。  相似文献   
36.
尽管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中国的民族认同诉求问题却是辛亥革命要解决的重要的历史遗留问题。辛亥革命之反帝反封建并不彻底,令人深思的是,其最大的成功却在于对明清易代的遗留问题做出了完满的解答,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多民族共和的国家体制构建问题,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的集体认同。这是晚清对晚明作出的跨越时空的回应,是辛亥革命民族认同诉求的巧妙转轨。  相似文献   
37.
黄海浪 《学理论》2013,(8):178-179
王德威先生在《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众生喧哗、富有生命力的晚清小说局面,并狭隘地将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由"五四"提至晚清。作者一面不断强调现代的多种可能性,一面却又将已经出现的多种文学类型视而不见。作者在对"五四"文学发出责难时,没有站在真实的历史中做出客观的评述,因而存在诸多质疑。当然这些质疑不是意味着对它进行全盘否定,书中很多观点仍值得我们继续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38.
狂妄、保守、自大的大清帝国被英国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大门。经过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突破传统寻求新的方式来救亡图存。军事救国开始走进中国人的心中,谈及晚清的军事救国就不得不提及德国,不得不提及德国的克虏伯军工厂。从中国晚清海防建设入手,进一步论证德国克虏伯对中国海防建设的帮助以及中德军事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39.
晚清一些官员、商人、文人出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动机东渡日本游历考察。这些赴日官绅留下的笔记、报告、日记等多种文献中,有大量对日本近代的警政的描述。这些文献反映了当时中国士大夫阶层的警政观念,同时对清末警政改革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0.
陈鲁民 《学习月刊》2011,(21):52-52
晚清的中国,腐败成风,无官不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最形象写照。但在这个积重难返的腐败泥沼中,中国海关却以廉洁有为而著称,以至于被称为"世界行政管理史上的奇迹之一"。这个"奇迹"的打造者就是受雇于清政府的英国人赫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