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是导致基尼系数高的最重要的差距:重庆现在重新提缩小三大差距,非常重要,可能比泛泛地讲缩小收入差距更合理,因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很高,最严峻的可能是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要真正解决中国的共同富裕问题,可能首先要解决的是前两大  相似文献   
22.
陈统奎 《南风窗》2012,(9):48-50
如果平均收入翻了一倍,穷人可能更加的贫困,这样的一个倍增计划,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更重要的是,怎么能够缩小现有过大的收入差距,怎么能够使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有一个较快的增长。李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以李实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通过实证研究,所测算的中国基尼系数被广泛引用。  相似文献   
23.
中国有句老话: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人均GDP达4481美元,GDP世界第二,并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如何分好蛋糕也就成了民众日益关心的话题。2011年全国两会,缩小收入差距的提案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4.
时下,举国上下都在关注我国收入差距这一热门话题,纷纷表示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强调社会公平正义,缩小收入差距.这既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也顺应民心,不容置疑是正确的.但是,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往往走极端,常常导致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在工作中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发生,给国家、民族事业带来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5.
《政策瞭望》2007,(4):50-51
徐祥临撰文提出了与樊纲等经济学家相反的观点,认为中国的收入差距现在必须且能够缩小。其基本思路是:清除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教条对我国宏观决策的负面影响。这一教条的要害是漠视农民进而是所有穷人的劳动权利,这个权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民有所劳,二是劳有所得。  相似文献   
26.
《政策瞭望》2023,(4):20-2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城农民工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来源”。湖州市吴兴区聚焦产业工人所需与产改工作所能契合点,创新先行浙江首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三张清单”“三个放大”“三轮驱动”等三维发力,完善产业工人培育机制,着力缩小收入差距,让产业工人蓝领更具成色,拼好共同富裕“扩中”“提低”拼图的重要板块,为吴兴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赋能增效。  相似文献   
27.
谢克昌 《中国人大》2009,(18):31-31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2005年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已经快于沿海地区,总体的地区差距开始缩小。特别是2005年以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过去相比,不平等指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8.
武帅 《警界科海》2003,(12):24-25
微量物证是能够揭示和证实犯罪、提供破案线索、缩小贞查范围的量小体徽的物质,它通常遗留在犯罪现场、犯罪工具、作案人身上或被害者身上。微量物证的检验鉴定通常要借助于现代化的仪器。因为这些仪器是科技研发的最新成果,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精确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突出表现为贫困差距的拉升幅度过大。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0(.4-0.6之间为不平均),况且一部分人暴富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造成人们心里不平衡,并将对社会造成不稳定的影响,因此,缩小贫富差距迫在眉睫,本文从七个方面试述缩小贫富差距,以求达到“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0.
劳动法调整范围中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与劳动关系联系密切的社会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紧张化,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与人权保障、社会稳定以及劳动法价值实现的程度的内在联系也越发密切,而我国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却存在不当扩大和缩小的问题。为履行已签署并获批准的国际公约义务,我国应借鉴欧盟及美国等国的立法经验,将隐蔽的雇佣关系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将社会保险关系纳入社会保障法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