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2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8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2篇
法律   904篇
中国共产党   317篇
中国政治   828篇
政治理论   146篇
综合类   33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和学业水平的差异性 ,有必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 ,制定明晰的分层教学目标 ,实现各教学层次学生的最优发展  相似文献   
882.
组织体罪责理念下单位故意的认定:以污染环境罪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理论通说和司法实践在认定单位犯罪时习惯以自然人的行为和意志为关联和前提,这种个体主义的思路存在诸多缺陷。单位既不能被还原为单个的自然人,也不是自然人的简单集合,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经营方式等客观因素是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具有独立的意志和刑事责任。需以整体主义的视角判断组织体罪责,单位犯意仍需区分故意与过失。单位故意是个体在单位内的决策机制或默认规则之作用下最终形成的意志,既有自然人意志的主观色彩,也深受单位客观因素的影响。从整体上把握单位的决策机制、管理制度的政策倾向、管理运营的惯常模式可以帮助认定单位故意。  相似文献   
883.
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基础的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未来。大数据让我们得以洞察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智能的普及,这种洞察力已逐渐转变为对人类行为模式的预见力,甚至转变到机器取代人类行为的行为力。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应用在深度广度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人类社会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与进步下进入了智能化社会,以"融合"为核心的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众多产业结构调整也正在推进深化之中,开始了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到智能制造方向的转变。面对这一转变,我们为中国智造概括出核心概念:数据驱动、算法赋能、硬件提升、网络互联。  相似文献   
884.
优抚安置     
《中国民政》2009,(6):63-64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民政局投入资金36.5万元,为1400名重点优抚对象进行体检,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参加集中体检的优抚对象有车接送到家,病重卧床的由优抚医院派专车带器械药品下乡巡回登门检查。体检后.根据优抚对象的健康情况。  相似文献   
885.
朱鼎成 《工友》2013,(4):61
俗话说,疾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防。呵护脊柱是告别肩颈痛的关键所在。人体正常的脊柱由33节椎骨组成,从侧面观察,人体脊柱呈"S"形,勾勒出挺胸提臀的形体美;从后背观察,脊柱应该是笔直挺拔,不偏不倚,有站如松的感觉。例如,正常人体端坐或直立时,颈椎呈现一个向前凸出的弧度,称为颈椎生理曲  相似文献   
886.
论杨万里诗风的转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万里诗风多变 ,是学界共识。然而其变化的具体过程则尚未得到准确的说明。本文从写作年代和诗体选择、题材取向、写作速度、艺术手段等角度对杨诗的创作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 ,指出了杨诗转变的几个阶段及其关键时期 ,从而对“诚斋体”的风格特征作出了新的说明。  相似文献   
887.
888.
本期主题涉及宪法哲学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宪法学追求科学品格的展开,宪法学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宪法哲学就是其中的命题之一。不过,尽管有学者提出了宪法哲学的命题,并已有相关研究,但是依然问题重重。本期编发的五篇文章主要围绕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宪法哲学的命题、英美宪法哲学和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宪法知识的影响等展开论述。关于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前四篇论文承认了宪法哲学成立的正当性,但是角度各不相同,观点各异。关于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提出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认为基督伦理和自然法理论是宪法哲学的精神资源,有的则认为宪法哲学包含宪法的政治哲学和认识论哲学。至于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西方宪法知识的影响,虽然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如何深入到具体的个案,最后一篇论文作了一点探索。其实,宪法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与其说是哲学问题,不如说是文化问题。希望本组论文能够引起学界的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889.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大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至少发生过三次,第一次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周蛮夷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的交流,融合于汉武帝时代的"独尊儒术",结果是汉代新儒学的形成,传统文化呈现出新的活力;第二次开始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其结果是宋明理学的形成,传统文化再一次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第三次开始于清代后期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东传,融合还未结束,争论还没有结果,但从中西文化比较中,可以看出西方文化的优点在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在观念文化层面.因此,要想成功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就应该将西方的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嫁接到中华传统的观念文化之上,构筑新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890.
路强 《探索与争鸣》2022,(7):124-130+179
在VR技术产生以前,数字虚拟世界中的“杀戮”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得到足够完备的伦理辩护的,然而越来越拟真的数字虚拟世界给人类带来越来越真切的体验,使得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伦理边界变得不那么清晰,从而对传统的伦理系统与道德习俗形成冲击。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字技术不仅让人具有了一个数字化的“虚体”,而且还让这个“虚体”与现实的身体“合体”为一个完整的身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虚体具有现实的道德地位。而虚体的道德觉醒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数字虚拟世界中伦理的边界依旧必须以生命体验与生活共在为基础。虚拟世界需要同现实世界以相互融合的方式来构筑起适合于数字时代的伦理底色与道德标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