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8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法律   578篇
中国共产党   128篇
中国政治   505篇
政治理论   75篇
综合类   29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之理论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一个罪名,刑法界对之构成颇有争议。理论上,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罪过形态应当是间接故意或过失。“暴力”包括杀害暴力和重伤害暴力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与劫持航空器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相似之中有着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影响国家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同时我国正处于刑事犯罪高发期、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和对敌斗争复杂期,各种敌对势力的捣乱破坏活动日益突出,暴力恐怖活动的威胁进一步加大,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不断增多,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构建“和谐社会”。虽然公安部为了提高巡警防暴队伍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3.
为民 《支部生活》2005,(11):41-41
所谓非法搜查,指的是无搜查权利的人或有搜查权利的人没有经过合法程序的批准而对公民实施的搜查,它直接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行为中,非法搜查罪也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于这种犯罪,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是时有发生的。这种犯罪主要是指采取非法的手段,对他人的身体或住宅进行强制或暴力形式的搜查行为,从而构成非法搜查罪。非法搜查罪的表现主要为:  相似文献   
14.
校园暴力已经成为渗入到美国社会核心的国家问题。本文将从导致校园暴力的因素、美国校园暴力的施害者和受害者、美国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以及透视美国校园暴力四个问题角度 ,探讨美国校园暴力形成的深层社会因素 ,以及对了解和解决我国校园暴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现象由来已久,我国对家庭暴力问题进行专门立法不过是最近两年的事情。最高人民法院 对新《婚姻法》作出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家庭暴力”是“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 段.给家庭成员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要正确适用这一司法解释,必须准确界定家庭暴力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投保人只能在法定期间向保险公司索赔;暴力犯能否假释按新《刑法》实施后所判的刑期而定;没有共同故意,就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强调以发展的观点来研究暴力对儿童的影响并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暴力对儿童的行为、认知、情感和心理、生理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立法史发展规律的研究,本文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选取“内在视角”,打破过去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条块分割”,不仅从现在看过去、也从过去看现在,由此得出了立法演变规律的新的景观。  相似文献   
19.
20.
国外研究者对亲密关系暴力中男女的攻击性差异持两种不同的观点并由此产生了持续的争论。以女权主义研究者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性;以家庭冲突研究者为代表的观点认为女性的攻击性与男性一样甚至比男性的更强。本文分析了争论产生的原因:样本类型和对攻击概念的界定不同,测量工具的局限性以及两性对暴力攻击存在的知觉差异和报告差异。相信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国对两性与暴力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