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7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调结构”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领域一项重要任务,具体如何调,方法多样,众说纷纭,结构辩证法为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结构辩证法主要对一般结构及其方法论进行共性探索,这自然对特殊的经济社会结构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甚至可以提供新思维。欲揭示经济社会结构的奥秘,则先揭示自然世界和人化世界结构的奥秘。结构辩证法就是取之于结构而又用之于结构的重要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根本方法论是“新唯物主义”辩证法,但在次层次方法论中,系统方法论表现得最为充分。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系统方法沦是指导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方法。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4.
王天玺 《创造》2010,(11):38-41
有什么样的文化力,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关系。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的文化力和文化关系,构成了一个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任何一个大的文化形态,都是一个复杂的文化有机体。  相似文献   
15.
赵永正  ;章罗生 《求索》2008,(8):78-79
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考察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理论视野和方法论原则。我们应在社会有机体的总体性中定位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社会有机体的实践特征出发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在社会有机体进化的动态性与开放性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以唯物史观为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旨在阐明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①生产力发展理论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论基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②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思想源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范式:③群众史观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建构依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维视角;④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取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模式属于机体宇宙论,与"天人合一"的自本体观和直觉体悟的认识论相关联;西方文化模式属于机械宇宙论,与"征服自然"的他本体观和逻辑分析的认识论相关联。中国的犯罪构成是机体的犯罪构成,即个要件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协调一致、不可分割、相互制约、"荣辱"与共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8.
“生命周期”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指一个有机体的不同发展阶段.包括植物、动物或人。这个词也可以用来表示领导者的任期。领导者的生命周期通常有三个阶段:入职阶段、巩固阶段和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1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主要有三个构成部分,即前提性构成、基础性构成和上层性构成,是物质基础、决定力量、有序保障和智力支持的统一。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内蕴含丰富的和谐思想,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指明了一条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即坚持科学发展,诉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公民社会,致力人与社会的和谐;重建精神世界,实现自我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20.
伯克—萨维尼意义上的“历史主义”法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波 《时代法学》2011,9(2):31-38
伯克—萨维尼强调社会生活有机结构的重要性及它们部分的是"非意图形成",特别是关于法起源于民族"共同意识"的理论,对德国和欧美的法学界影响深远。辨识伯克—萨维尼"有机体"说以及"历史主义"研究法学的思路和方法,讨论历史法学与古典自然法学的尖锐对立,有助于理解历史法学派的思想内核——大量社会现象有机地、非意图形成的理论,对立法活动的可能影响。即使利弊共存,与那些关注如何抵制经济领域创新狂热的经济学家一样,法学家尤其应当关注如何抵制立法领域的创新狂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