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2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最新、最科学的判断,但现在对他的研究还很不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弄清社会主义特征论、社会主义模式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相互关系。这三者既是历史的统一,也是逻辑的统一,这种统一能够科学地说明今天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之间的反差,并能使社会主义本质论在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的同时,对社会主义实践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2.
12年前,当我们初步学习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的时候,一个重要论断震撼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心。这就是他在谈“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时候,作出了如下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3.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本质的生产力目标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实践中表现为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从理论角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兼顾公平与效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从实践角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合不尽如人意,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就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44.
沈宝祥在2007年12月《学习时报》撰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以下十七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观点。一是思想路线论。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基础上,邓小平针对思想僵化半僵化状态,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强调,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十七大提出继续解放思想,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思想路线,解决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思想路线是基本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处于领先的地位。二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只讲社会主义特征的框子,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念,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三是初级阶段论。这是对基本国情的科学概括。十七大概括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5.
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以后提出,并在十七大正式确认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追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但是,人们对和谐社会理论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属于"纠偏论",即将和谐社会理论定位为对过去一段时间实践中所出现的偏差与不和谐现象的纠正;第二阶段属于"补缺论",认为和谐社会理论是对过去只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忽视社会建设的一种理论补全,它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理论;第三阶段属于"本质论",认为和谐社会理论已经超越了狭义的社会建设范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经过三个阶段的提升,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不断拓展,科学定位得以确立,历史意义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46.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奠定了后人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出发,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概括。这一概括,代表着当时我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最新水平,解决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三个特征,深入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认真总结苏联剧变的教训,对正在深化改革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8.
刘春丽 《前沿》2005,3(4):27-30
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到现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从来就有不同回答。实际上,社会主义应该从本质论和本体论两个视角来认识。本质论是从本质属性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而本体论则是从社会形态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本质与本体的统一体。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放,努力提高全国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不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9.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要有正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包涵三个层次: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和根本目标方面,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统一、物质基础、社会条件和社会目标的统一、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50.
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邓小平理论的两大基石。“两论”回答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是推进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