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2篇
中国共产党   106篇
中国政治   90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
武夫也文斗     
你以为"文字狱"都是文人整文人,读书人害读书人吗?错了。朱元璋刚打下天下那阵,有点瞧不起手下一班武夫,反倒对文化人产生了兴趣。特别是每逢节日庆典,文官们总会呈上一篇篇辞藻华丽、文采飞扬的贺词贺表,让这个当年的小和尚读得津津有味。跟他一起马革裹尸的那帮武夫们心里开始发酸了,便旁敲侧击。朱元璋说:  相似文献   
92.
明玉留千秋     
张斌  孙洁 《检察风云》2012,(5):90-91
明代的开国元勋是朱元璋,末代皇帝是崇祯,其间有十七朝十六帝,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了。纵观明代玉器,它的鼎盛时期出现在中晚期,也就是嘉靖到万历未年这100年。明代玉器给人总的感觉是粗精不一,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上等白玉都被进贡到了宫廷和宫府;  相似文献   
93.
吴钩 《廉政瞭望》2013,(10):47-47
如果要我列出历史上三位最勤政的君主,我会说是开创帝制的秦始皇、明朝的朱元璋与清朝的雍正。《汉书》记载了秦始皇的勤政程度:“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悬石之一。”秦朝时纸张尚未发明,文书通常写于竹简上,秦始皇日夜操劳,每天批阅的竹简达到一石。一石,相当今天一百二十斤。有人统计过,一石的竹简大约有三十万字。这个批阅量是非常凉人的。朱元璋的勤政堪与秦始皇媲美,他自述:“朕自即位以来,常以勤励自勉。未旦(天未亮)即临朝,脯时(下午五点)而后还宫,夜卧不能安席,披衣而起。或仰观天象,见一星失次,即为忧惕,或量度民事有当速行者,即次第笔记,待旦发遣。”白天忙得焦头烂额.夜晚还耍仰望星空。  相似文献   
94.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问群臣说:“天下奇男子为谁?”群臣一致推选常国公常遇春,说:“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也。”朱元璋却叹息说:“卿等以常遇春为奇男子么?遇春虽是人杰,我尚得他为臣,惟元将王保保,终不肯臣我,这正是奇男子呢!”朱元璋所说的“王保保”,便是指元末名将扩廓帖木儿。  相似文献   
95.
《天津支部生活》2014,(4):29-29
在我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的“铁腕反腐”广为后人所称道。为了大明王朝的稳固,他制重典、用重刑,严厉打击贪官的腐败行为,甚至大义灭亲,连自己的女婿都敢杀。  相似文献   
96.
张程 《各界》2012,(10)
明太祖朱元璋是从底层拼杀出来的皇帝,很担心子孙后代忘记了创业的艰辛,生怕子孙后代变得骄奢淫逸,就琢磨着怎么让儿孙们牢记艰苦,定下来“忆苦思甜”的规矩来。具体作法就是规定御膳每餐都要上粗粮、苦菜,比如豆腐、  相似文献   
97.
正我国历史悠久,随便什么美食,动辄就可追溯到几百年上千年前,起源多半还和某位历史名人有关联:屈原与粽子、苏东坡与东坡肉、杜甫与五柳鱼,诸如此类。我在旅行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爱好,就是搜集当地美食传说。这些传说散见于导游的嘴里、旅游图的背面、民航杂志的中插、旅游区商店的食品包装以及小饭店内的菜单和墙壁上。这些传说多半荒诞不经,经不起仔细推敲,但别有一番民间  相似文献   
98.
赖晨 《政府法制》2014,(26):26-26
自从1363年陈友谅(1320-1363,湖北沔阳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汉政权建立者)被朱元璋杀死后,历代御用文人,或出于政治目的或因“成王败寇”的惯性思维,神化朱元璋,对陈友谅则进行妖魔化、小丑化,用放大镜看他的缺点,用近视眼看他的优点和贡献,就连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也基本如此表述.陈友谅成为暴君、恶棍的代名词.而清朝秀才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记载了陈友谅面试宋濂(1310-1381,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苛”)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陈友谅。  相似文献   
99.
这些年,张宏杰佳作频出,但在他的所有著作中,我最喜爱的,还是《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这本书,展示了他作为一名优秀青年历史作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笔底功夫,既是他的成名作,也堪称是他的代表作。在张宏杰的笔下,已形成一个"面孔系列":从《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到《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再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每一张"面孔",都如同一幅忠实于本人的历史人物肖像画,不仅勾勒出主人公熠熠的神采、庄严的轮廓,甚至连脸上  相似文献   
100.
在中国历史上,伴随每一个王朝的建立,都会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化的服饰制度.这种制度不但为礼教所维护,而且植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不可轻易逾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