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3篇 |
世界政治 | 3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3篇 |
法律 | 15篇 |
中国共产党 | 71篇 |
中国政治 | 93篇 |
政治理论 | 29篇 |
综合类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朱子论佛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朱子语类.释氏》篇中,朱子早年虽然有学佛的经历,佛学对其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看,朱子是反佛的,其反佛的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朱子认为佛教之说多是世人附会老庄之学而成的,新意甚少;二是朱子认为佛教入华以后脱离了它的本旨;三是释氏的空把一切都空掉了,变成了纯粹的虚无,佛言空,儒言实;四是佛教败坏了人伦纲常。 相似文献
32.
积极心理学的诞生不仅改变了心理学研究的方向,而且为心理学研究注入了活力。在积极心理学思潮的推动下,心理弹性研究突破了关注处境不利群体发展的局限,以积极的取向聚焦人的心理发展潜能,研究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组织系统在人类成功应对威胁或逆境,迅速恢复良好状态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理论上重新构建了心理弹性结构系统,在应用上走进学校和社区,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并且对公共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3.
孟真 《党的生活(河南)》2012,(6):48-48
责任,是立身之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巴甫洛夫对前来敲门想探望他的人说:“巴甫洛夫很忙……”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之际,巴甫洛夫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密切注视着自己越来越糟的身体状况,不断地向坐在身边的助手口授生命衰变的各种征兆和变化,他要为一生挚爱的生理学研究留下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对于人们的关心、探望,他只好不近人情地一概加以回绝:“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在生与死的较量中,这位钟情于生理学研究的人仍不忘自己的责任,以其超然无畏的态度把全部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34.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创立湘军,成为近代军阀的鼻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显赫一时的官员;积极支持洋务运动,成为洋务派地方的代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这样一位晚清重臣,同样有着他成功的处世原则.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封建的程朱理学观念始终占据他思想的主导地位,而由此衍生出来的则是曾国藩的忠君勤王的观念,而这一思想又影响了曾国藩一生的处世理念,主要从曾国藩处理同部下、幕僚和清政府的关系中所体现的忠君勤王的思想来浅谈曾国藩的处世原则. 相似文献
35.
前不久,柳菊兴教授的新著《大学的追求》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在大学的领导和教学岗位上苦苦探索、孜孜追求的又一思想结晶,也是作者推出的一部高等学校管理学研究的力作。我们作为这部书的责任编辑和第一读者,读了该书之后,感触颇多。柳菊兴的《大学的追求》,确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在我看来,此书最值得称道的有以下三点:一是立意高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的一种追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一种追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的一种追求。那么,柳菊… 相似文献
36.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8-8
<正>陈杰峰,男,1962年2月出生于湖北安陆,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硕士,副教授。现任湖北省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湖北省高教 相似文献
37.
38.
王宇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23(4):112-118
为了确立明代理学与宋代理学分庭抗礼的地位,黄宗羲对明初理学进行了构建,精心设计了《明儒学案》的起点。他以方孝孺为明代理学的开端,并使得其"上无所受,下无所传",从而以方孝孺死节这一空前绝后的"节义"事件作为明代理学光彩夺目的开端,证成他"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独于理学,前代所不及"的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39.
1591年在日本第1次出现了关于"哲学"(音译片假名标记)的记载;从幕府末期到明治初期,在"希哲学"、"求圣学"这样的概念之外,日本人还尝试了"究理学"、"性理学"、"理学"、"理论"、"玄学"、"知识学"等各种各样的翻译。在这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理学"这一概念。但是,1874年(明治7年)西周在《百一新论》中最终把philosophy定译为"哲学"。西周认为,儒学的特质在于将"真理"置于儒学之起点的孔孟之说,进而追求代代相传,永以为继。与之不同,西方哲学从根底上就不是以遵循传统作为前提,而是通过批判与检验把握事物的真相,获得真理观念。即认为真理始终是存在于发展之中。中江兆民关于"日本自古至今无哲学"的名言,反映出日本在经验的理论化这一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0.
李荣胜 《今日中国(中文版)》2015,(3):90-91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中庸》和《大学》一样,都称不上书,只能算一篇文章。《中庸》出自小戴《礼记》的第31篇。全文共3545个字,是"四书"中第二本篇幅最短的经典。《中庸》的内容深刻,对于儒家核心思想的阐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中庸》从汉代起就有单行本刊行。至南宋,理学家朱熹集前人研究之大成,写成《中庸章句》,纳入"四书",成为儒学法定经典。足见《中庸》这部著作在儒学中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