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站在客厅墙壁悬挂的《朱子治家格言》之前,鲐背之年的张骅朗朗而诵,这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她说:"现在,我依然是5点左右起床,把里里外外收拾干净,开始一天的生活。"在北京市大兴区的家中,记者采访了张骅。她1947年被选为国民大会代表,参政议政43年。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园。曾任《中文大辞典》编纂兼发行经理,华冈(台北)书局总经理等职。丈夫周芳也是国大代表,两人在台湾生活了52年,条件优  相似文献   
52.
张晓虹  谢洁 《政协天地》2010,(11):23-24
今年正值朱熹诞辰880周年,两岸以“两岸和平,全力发展文化、经贸合作”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南平市也组成了南人大副主任郑明洋、政协副主席陈少妹带队的经贸和文化交流代表团赴台参加了纪念交流活动,建阳市政协组织委员随团前往。  相似文献   
53.
朱子(1130-1200)是我国南宋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钱穆先生在他的鸿篇巨制《朱子新学案》高度评价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兴起,乃儒学之重光。  相似文献   
54.
陈良中 《求索》2007,(12):218-222
朱子认为王安石《尚书新义》伤于“凿”,苏轼《书传》伤于“简”,林之奇《尚书全解》伤于“繁”,吕祖谦《书说》伤于“巧”,他对宋代具有影响的四家《书》说给予了一字评,结合四家著作可见朱子的评价是精当的。对四家《书》解利弊的总结,奠定了朱子阙疑、废序解《书》、反对注脚成文的注释《尚书》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他对蔡沈作《书集传》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55.
卢腾 《福建乡土》2013,(2):25-25
政和县云根书院,是宋朝朱熹之父朱松任县尉时创建,历经元、明、清,时废时修,至清末圮毁。前几年,在地方政府和社会上乐善好施人士的通力合作下,得以重修。古时,朱熹曾在此习读、讲学过,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56.
张念琴 《学理论》2013,(17):28-29
"诚"作为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之一,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直至北宋周敦颐将"诚"植入《易传》之时,作为本体论范畴的"诚"才终于得以突显,周敦颐也因此被尊为理学鼻祖。受此影响,至朱子时代,一个精细庞大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终于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57.
《学理论》2013,(36)
"朱子读书法"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这个读书法不仅谈到了读书的方法和技巧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在学习方面有深刻的启示和影响。主要通过研究探讨"朱子读书法"的内涵,获得学习以遵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前提,重视学习态度的灵魂作用,注重选择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民主性和实践性的学习理念等启示,并反思其不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8.
武健 《法制博览》2011,(4):13-13
朱熹被一些人视为东方圣人。这位朱子老师对“善良”这门学问做过深刻研究,如何才能善呢?朱子说,天理为善,人欲为恶。所以要存天理,灭人欲,否则便是禽兽。这位朱圣人当年在浙江任高等法院院长的时候,和台州州长唐仲友,为争夺一个漂亮妓女的芳心,进行PK。结果朱圣人不幸落败。  相似文献   
59.
王玉强 《东北亚论坛》2012,21(1):122-129
朱子学为核心内容的新汉学从镰仓时代开始传入日本。然而,日本的文化承载者禅僧们仅选择性地吸收新汉学的禅宗和诗文等部分而疏离朱子学,博士家同样对于新汉学的核心内容朱子学吸收有限。只有到了江户时代,随着日本朱子学者的出现,日本社会才得以系统地吸收朱子学,从而实质性地推动了新汉学在江户时代日本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