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35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136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7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51.
这本是一起案情明了、证据确凿的强奸杀人案。当地警方及时介入,当地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当地中级人民法院多次判处凶手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可杀人凶手在15年后竟被取保候审释放出狱,导致死者家属踏上20年的漫漫上访路,引发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552.
法网缚恶魔     
初夏的嘉陵江江水清绿,江风送爽,温柔地吹拂着位于嘉陵江畔的城市。川北重镇南充,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安宁祥和的景象。然而,风云突变,连日来,平静的嘉陵江面骤起恶浪,几起杀人碎尸、抛尸案划破了果城南充昔日的平静。  相似文献   
553.
童颜 《中外法学》1986,(6):72-78
<正> 资产阶级国家对杀人罪的分类,不同法系以及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内都有所不同。现在,我们根据它们的刑法典(含草案)和一些单行制定法的规定,并与我国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其特点。我国刑法把杀人罪列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内,未独立为一章。在分类上只有故意杀人(第一百三十二条),过失杀人(第一百三十三条)。此外还有特别的反革命杀人(第一百零一条)。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对杀人罪的规定,总的来说比较详细。它们一般列入  相似文献   
554.
抢劫罪的手段行为是否包括故意杀人是抢劫罪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理论上存在多种学说,众说纷纭.主流学说支持手段行为包括故意杀人,并列举了相关理由.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也对其进行了确认.但从刑法法条间的逻辑关系出发,将故意杀人行为排除出抢劫罪的手段行为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才可以实现准确的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555.
杀人碎尸案件是一种特殊的恶性杀人案件,犯罪人在实施了杀人行为后,将被害人的尸体进行肢解,分散抛弃或隐藏,社会影响恶劣,侦破难度极大。研究此类案件的侦查方法,对于提高破案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6.
目的探讨降低死亡时间推断误差的方法。方法收集常州市和南京市2003年1月一2013年1月256例已破命案.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死亡时间推断,与破案后获得的实际死亡时间进行比较,并根据死亡时间进行分组,计算死亡时间推断准确率,分析判断错误原因。结果早期尸体死亡时间(≤12h和13~24h)推断准确率分别为90%、89%,晚期尸体死亡时间(1—7d、1~2周、3~4周、1~6个月、7~12个月和1~5年)的推断准确率随时间的延长下降,分别为79%、76%、83%、79%、60%和50%。推断方法不当、水中尸体、极端温度、客观依据不足、抛尸以及变动或破坏现场是影响死亡时间推断准确率的常见因素。结论综合参考多项指标可降低死亡时间推断的误差。  相似文献   
557.
被告人赵某故意杀人一案已经开庭审理,相对于对本案犯罪事实及性质认定的关注,量刑问题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显然要低得多,虽然相对于把量刑当成附带解决问题的时代有了很大的进步,[1]但仍与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不相符合。笔者认为,本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刑事诉讼中对刑事犯罪的量  相似文献   
558.
药家鑫故意杀人行为是一种应激型行为,是行为人在特殊情境下应激反应的结果,其行为无预谋,具有突发性故意等特征.应激型杀人犯罪行为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行为能力的个体在应激情境下实施的突发性杀人行为,是在应激情境下主客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类犯罪的前提是犯罪行为人处于应激状态,由行为人的心理缺陷和情境中的其他因素共同导致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预谋杀人犯罪人,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应当属于宽的范围.可以从开展针对应激源的情境预防和加强个体心理抚育的角度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对于此类犯罪人可采用情绪控制训练、角色扮演训练等方法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559.
地理画像是一种新颖的刑事侦查辅助手段和方法,它不仅可以运用于某些系列案件的侦破,而且还可以应用于某些杀人碎尸案件的侦破中。杀人碎尸案件通常由一个分尸现场和多个抛尸现场构成,并且具有空间上的分离性和地域上的关联性。运用地理画像方法侦破杀人碎尸案件,可以通过对各个抛尸现场在空间上所形成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推断杀人分尸现场最有可能所在的空间位置,为侦查人员指明排查嫌疑的地域范围。  相似文献   
560.
杀人犯罪是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人际互动的过程,也是两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结果。被害人方面存在的被害因素在杀人犯罪的结构、罪前情景中具有了一定的促使杀人犯罪产生的作用。我国杀人犯罪中存在易被害群体。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被害预防对于控制、减少杀人犯罪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