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101篇
中国政治   200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常清潭  张雪峰  郑欣 《瞭望》2022,(5):36-37
地处姑苏城外,大阳山北麓的树山村,三而环山,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掩映在一片苍郁之中.20年前,它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如今的这场蝶变,离不开彭锐及其团队的长久"陪伴".  相似文献   
62.
赛依纳.位于玉树县结古镇加吉娘沟沟口.一个自然形成的不是村子的“村落”,不是社区的“社区”.是个有名无份的“特区”。玉树大地震后.地处“边缘”的赛依纳并没有被遗忘。当玉树灾区各个社区党支部在帐篷里恢复成立的时候,在省委组织部下派玉树灾区援助组的帮助下,赛依纳临时帐篷党支部也在废墟上新建成立。选任的党支部书记成了赛依纳700多口人的主心骨,在党支部一班人的辛勤努力下,今年49岁的尼玛扎西被选为党支部书记可谓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63.
由于村落政治权力中心的错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很难走上制度设计的理想轨道。本文通过一个村庄的典型案例,说明村务公开的推行促使村落政治权力中心发生了实质性的转移,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取代了党支部政治权力的中心地位,还原了村民自治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4.
作为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调节和配置利益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生态补偿机制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财政补贴为核心、以市场运作和社会捐助为补充的传统村落生态补偿机制,但仍面临产权制度、法律体系、价值评估和补偿标准体系等方面的制度困境。我国应建立以完善的法律保障为前提,涵盖前置定位机制、补偿运行机制、保障反馈机制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65.
陶琳 《传承》2011,(6):56-57
布迪厄在他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中通过新建一套关于惯习与场域的概念工具和方法论手段,逐渐消解了结构与能动作用的二元对立。这套再生产理论在被引申之后,也可以作为傣族村落权威再生产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6.
翟永冠  刘惟真 《瞭望》2020,(2):18-20
渔村是天津市民张贵荣的老家,位于天津红桥区子牙河北岸的郭家菜园。这里是渔民上岸后形成的自然村落,有130余年的历史。河道堤坝近400米,岸上住着563户人家。“我们过去住在行洪河道里,刮风时怕屋顶毛毡被刮跑,下雨时怕河水冲垮房子,天天担惊受怕。”张贵荣说。  相似文献   
67.
彝族村落文化是彝族民众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物质与意识形态的总体反映,是彝族民众居住区域区别于其他民族居住区域的重要特征。保护和开发彝族村落文化,体现的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而且是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8.
乡村混混与村落、市场和国家的交互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社会现象,构成我们深化理解乡村社会性质和乡村治理基础的新视阈。一方面,乡村性质决定了混混群体在与村落、市场和国家三者的互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行为逻辑和生命轨迹。另一方面,乡村混混等农村灰色势力又构成了乡村治理的非正式的基础,影响乡村治理的诸多层面,从而构成了乡村治理的非正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69.
荣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事象大多散落在民间村落.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学界议题,村落与学界的关系就变得愈加紧密.在学界与村落、词与物之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是学界与村落、学者与村民双方对话、博弈的产物.相应地,一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由学者和村落所构筑的知识生产共同体诞生出来.基于村落研究中的经验分析,揭示这种含有普遍意义的知识生产机制的存在,能助益于理解知识生产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给对象方面带来的文化生态改变.  相似文献   
70.
滇南彝族信仰原始宗教,深信"万物有灵".认为一个人生下来就灵魂负身,神有天神、地神和人神之分,鬼分善鬼(祖先神)和恶鬼(游鬼),并认为天庭、人间、阴间等3个世界构成原始宗教的世界观,神和鬼与族人具有严格的各自内外空间环境,并建村立寨、建盖新居及居家生活中自始至终充满着一系列庞杂纷纭的原始宗教巫术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