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101篇
中国政治   200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非正式福利在个人或家庭的总体福利获得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参与观察法对一个典型的藏族村落的非正式福利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一个典型的藏族村落,非正式福利主要由家庭、社区、宗教组织三类主体提供。非正式福利之所以能够存在,是由于传统社会的家庭结构、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宗教信仰等在现代社会得以保存,同时市场经济和社会组织的发育程度较低。在居民的福利需求没有得到根本满足的情况下,正式福利的发展并没有对非正式福利造成冲击,二者没有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未来福利制度建设应该在不断完善正式福利制度的同时注重发挥非正式福利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福利需求。  相似文献   
72.
73.
74.
最近,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奇村” 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峰岩洞村,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相似文献   
75.
唐朝人樊绰所著《蛮书》中记载:“剑川有细诺邓井”,根据云南史志记述:公元794年,南诏政权置七节度,其中剑川节度领有沙追、讳溺、若耶、细诺邓、浪穹等地。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今天上述的地名多已消逝,惟有“诺邓”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76.
李娜 《实事求是》2017,(3):103-108
吐峪沟是一个典型的维吾尔族传统村落,现代旅游开发加速了古村落的现代化进程。以现代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性因素的大量涌入,给当地传统社会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而剧烈的文化冲击。在参与旅游业的过程中,交织着物质利益原则和伦理中心原则的矛盾冲突,既是商业利益对亲缘血族群体的撕裂,也是传统文化礼俗与现代文明之间的交织与变异。维吾尔族传统村落文化的发展变化具有多元性,其变迁的关键在于将国家和主流社会推动的"指导性和引导性"变迁转向当地的"主动性"变迁,这样才能使文化发展变迁获得内生力量。  相似文献   
77.
詹国辉  张新文 《求实》2017,(11):71-84
随着现代性不断渗入乡村场域,传统村落面临着不断衰败的厄运,而这恰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可能空间。通过理顺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利益主体,辨识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并基于生态学意义上的共生理论,构建出传统村落共生发展系统,以及厘清其共生格局的具体形态。同时借助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构出传统村落的共生度模型,并基于江苏省S县的调研数据,测度出5个典型村落的共生度。研究发现,5个典型传统村落的共生系统呈现非稳定性并兼具共性。为此,要通过提高共生单元的质参量、完善共生界面、促成共生新增能量的产生等,实现传统村落的共生性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8.
正2月11日,大年初四,桂西北的天空通透、晴朗,给串门走亲戚的人们带来了难得的好天气。在乐业县幼平乡陇那村,村主任王祖高和妻子起了个大早,忙着准备饭菜,迎接前来拜年的姐夫一家。记者来到王祖高家时,一家人正围坐在堂屋的火盆前,烧得正旺的火炭上架着一口铁锅,锅上横摆着的一块小木板挤满了腊肉、腊肠、牛干巴等农家菜肴,伴随着锅里汤汁蒸腾的热气,一缕缕浓郁的肉香溢满整个堂屋。节日里团聚的喜悦和欢  相似文献   
79.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乾松 《长白学刊》2013,(5):144-149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精粹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然而,长期以来,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郊区城市化、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村落快速消亡,千村一面、万村一貌的“特色危机”已成为共性问题。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将出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乡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0.
神龙湾游记     
乔德清 《政府法制》2012,(18):49-49
山西省平顺县井底村,是一个盘踞在太行山最深处的原始村落。因四周绝壁环抱,其形如井,村子居其谷底而得名。井底村又称白云谷,其地形不太通风,山外不雾它也雾,山外晴空,沟里门云。山雨欲来时,山洞、山缝尽冒雾气,烟雾汇集绝壁之间,形成长长的云带,给奇山秀水蒙上了一层面纱。这时,人站在高处俯视。内色的云海隐没,兀立出云面的墨绿色山峦使人神魂颠倒。明朝陈卿起义平息以后,朝廷命官三过井底村看到满沟的向云后,就命名“白云谷”了。正如它的名宁一样——井底,四面崇山峻岭,巍峨耸入云端,小村就像是被封印在深井之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